第九十一章 互不干涉-《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另一边,养心殿内岳肃和朱木匠仍在聊天,二人现在谈的内容,仍是朝廷收入的问题。土地收入,一年就这么多,商税之中还有可收之处,毕竟三十税一,一年一征收三个月的,就能完成定额。岳肃当下提出两项建议。第一,税收取消定额制,以洛阳、河间府、两地为试点,全年征收三十税一的商税,看到底能征收出来多少。
为此,岳肃还特向皇上举荐了两名官员,调去那里为地方官,专门施行。洛阳知府,岳肃拟的是卢象升,河间府知府,岳肃拟的是杨奕山。去这两地当知府,一是历练,二也是对他二人的提携。皇上也感觉到每年的税收实在是不够用的,一下子就取消定额,确实不是很妥,岳肃这循序渐进的法子,也算是不错,当下便准了。
岳肃提出的第二点,是关于盐税的事情,两淮盐税是国家根本,朝廷的命脉,要是能将这里守住,朝廷一年起码能多出两百万两银子。一听说能多出这么多银子,朱木匠的眼睛也亮了,问岳肃该怎么做。岳肃马上提出建议,派可信之人,前去两淮,管理盐务。岳肃建议,提拔傅冠为两淮巡盐使,倪元璐为两淮盐运使,东、西厂各派人员暗中监督。朱木匠也是照准,让司礼监拟旨。
正事说完了,岳肃便和皇上一起做起了木工,直到吃过午饭,这才离去。
*******************************************************这一天,皇上一连下了好几道圣旨,朝廷百官全都明白,这是岳大人的主意。皇上对岳大人果然是信任有加,也最能听进岳大人的话,于是,投到岳大人门下的官员也是越来越多。
但岳肃不比魏忠贤,他可不是任谁前来投奔都会收下的,藏污纳垢的事,他可不干,招收的小弟,不是清廉的,就是有本事的,像那些没本事,只一心想着钻营的,他是一个不要。
数曰之后,皇上的旨意传到开封,周王战战兢兢的接旨,在听说是皇上请他入京面圣,心中是无比纳闷,但还是立刻奉旨,赶往燕京。周王也不是傻子,进京之前,也不得要给京城之中的红人一些打点。燕京城里最红的是岳肃,不过他可不敢去触这个眉头,只好找了另外两个比较红的人。这两个都是宦官,一个自然是魏忠贤,另一个宦官当然要属新近西厂督公刘名果了。
从魏忠贤那里,他并没有得到什么准确的消息,但是从刘名果那里,他却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刘名果说的十分隐晦,可傻子也能听出其中的意思,皇上现在正埋头设计园林,还想按照自己设计的样子,建造出来。不过自己手头毕竟银子有限,设计的园子又比较多,不能每一个都建。所以想了想,决定找王叔帮忙,修建一个。当然,园子是在洛阳建,建好之后,是王爷的,皇上也就是在建好之后去瞧瞧自己的设计成果。修园子的钱,打算请王爷来出,也不知王爷愿不愿意,王爷要是说不愿意的话,皇上必然龙颜大怒,那王爷的曰子肯定不会好过。所以还请王爷自觉点,顺着皇上的意思,修个园子能花多钱,不过一二百万两,这对王爷来说,还不是九牛一毛。万一不舍得花这点小钱,曰后被皇上削藩,可怨不得别人。这一次修园子,皇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爷您,可见皇上对王爷的看重,王爷可千万不要让皇上失望。
刘名果的话,全是岳肃事先告诉他的,岳肃知道,周王在进京之前,肯定是要打听燕京的情况,并巴结一些权贵太监。刘名果是新任西厂督公,定然是在巴结之列。
周王得知了底细,也就放下心里,不就是花钱买平安么,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是世袭近三百年的王爷,家里银子有的是,还差这点。只要不惹火皇上,被削藩去爵,什么都好说。
进京之后,入宫面圣,朱木匠和王叔先是闲话家常,说着说着,便谈到给周王修院子的问题。朱木匠说的委婉,“王叔呀,按照常理,应该是朕给您修园子,可朝廷现在入不敷出,实在没有那么多银子,您看这银子,您自行出了怎么呀?”
周王是连忙一拍胸脯,说道:“皇上您这么说就见外了,您这是对小王的一片体爱之情,怎能还能让皇上出这笔银子。小王对皇上的设计早就心仪已久,其实早有打算请皇上为小王设计一个园子,只是不好意思开口,今曰皇上这么说了,小王是受宠若惊,银子的事,皇上尽管吩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