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破城-《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不提这边,先说毛文龙报捷的奏折送到山海关之时,熊廷弼刚逃回来不两天。如此惨败,又丢了锦州,熊大人都恨不得自杀殉国了。这两天,他一直在想,毛文龙现在怎么样,难道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出兵袭取赫图阿拉么?要是去了的话,有没有被灭掉,要是没有的话,辽中那里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鞑子?

    正在猜想的时候,毛文龙的捷报送到,看了捷报,熊廷弼终于明白了,鞑子根本就没去打毛文龙,纯属战略性放弃,把全部兵力,都瞄准自己这边了,才造成自己的惨败。毛文龙现在夺了辽阳,如果说锦州还在,自己的兵马还在,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可是现在,锦州没了,辽阳好比孤城,守是守不住的,丢失只是早晚问题,好在毛文龙有水师,想要顺着太子河逃跑,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毛文龙偷袭盛京,围魏救赵,竟然误打误撞掠走了努尔哈赤的尸体,这可是个重大的收获,凭借这个收获,完全有资格和鞑子谈判,收复失地。一头取胜,一头战败,也可算是将功抵过吧。

    熊廷弼将捷报和败报一起送往京师,不过老家伙还是藏了个心眼,让人先送到女婿杨奕山那里,请女婿看过之后,心中有数,再呈递上去。

    也就仗着熊廷弼藏了这么一个心眼,那才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折子到了北京,杨奕山看了岳丈的奏折,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将折子上的内容给改了。

    杨奕山是怎么改的呢,他是将岳父的主攻,改成牵制、佯攻,将毛文龙的策应,改成主攻。也就是说,他们这次进军的目的,其实不是以熊廷弼为主,而是以毛文龙为主,意图就是夺回失地辽阳,进而偷袭盛京。他们的计划成功了,虽然没有夺下盛京,但却抛了努尔哈赤的坟冢,并狠狠打击了女真人的士气。唯一的遗憾是,被鞑子钻了一个空子,夺走了锦州。

    女婿帮着把折子改完,模仿着老爷子的笔迹,签上名字,然后呈了上去。

    再说皇太极兵围顺平县,连续攻了七天,七天下来,没有村进,每一拨攻击,都被打了下来。岳托,济尔哈朗都在劝说皇太极,不要在执着这一个小城和为阿敏报仇了,应该迅速扩大战果,朝北京开进。

    当时皇太极却没有答应,他现在憋了一口恶气,一心想把顺平县给攻开。阿敏死在这里,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县城,要是无法攻破城池,给阿敏报仇,士气受损是一方面,明朝内部其他的县城看到,会以为八旗勇士只会骑马,对于攻城是一点法子也没有,到时都争相效仿,拼死抵抗,我女真还怎么抢劫。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城内的明军守城所依仗的,只是火。当时现在,城内纵火的次数明显减少,想来火药和火油都不充裕了,只要自己再加上一把劲,再攻上两天,一定能将顺平县攻克。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岳托和济尔哈朗也无话可说,继续率军攻城。他们的方法还是老样子,驱赶大明百姓充当炮灰,对于这个方法,鞑子是屡试不爽。即便攻不上去,也能消耗不少城内的守城资源。

    城内的情况,正如皇太极所料,火药和火油,就剩下最后一点了,顶多还能用个两三次,城内不少百姓的房子,也都拆了,用拆来的石头,向下猛砸。

    这一天,皇太极一改往日只攻一两个城门的打法,下令四门一起发起攻击。南门和西门,还是老套路,驱赶百姓攻城,东门和北门,根本没有调百姓过去,只是让堵在那里的鞑子兵,直接发起进攻。因为,皇太极也担心,押解百姓过去的话,肯定会让城上有所准备,还不如打他们一个突然袭击,或许效果更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