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虐囚-《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2/3)页

    李宾字廷用,是顺义人,正统十年的进士,成化十三年曾上弹劾汪直,因恐得祸而致仕,去年五月去世,终年七十,朝廷赠他太子太保一职;施纯字彦厚,东安人,成化二年进士,因熟悉礼度得宠,二十年内多次被越级提拔,升迁之快,前所未有,去年闰四月在礼部尚、太子少保任上去世,年仅五十。

    慕轩把近几月朝廷的这些事联系在一起,思量了大半夜,琢磨出味道了,想起在那一世曾经看过的历史小说,里面的所谓盛世明君面对那么多儿子争抢帝位、危局将至的现状,就将那些忠直臣子一一罢黜,为的是让他们置身权力斗争之外,给将来的继承者留下可用之人;另一方面,又可以给继承者一个提拔这些老臣、令他们感恩戴德的机会。

    莫非,成化帝也是在玩这一手,只是,史上的成化帝好像没有这么英明?

    ——慕轩有时也有不少疑虑,似乎有些事跟史上的记载不完全相同,比如督帅的致仕,比史上写的好像早了半年多,难道是自己这个“外来者“造成的?可太子出京之类,跟自己应该没什么关系?

    慕轩看看凝眉不语的何间,咳嗽了一声,说:“慕轩还听过另外一件奇事,也请何知县听听。”他不等何间有什么表示,就开讲了:“一家老字号铺子的老掌柜病入膏肓了,自知不久于人世,就想把铺子交给儿子,可他知道自己儿子威望还不够,铺子里的那些老伙计不一定会全心全意帮衬,就故意找茬子将儿子痛责一顿,又找借口把那些老伙计一个个赶走,背地里却让儿子悄悄上门去抚慰那些老伙计。结果,老掌柜死后,那些老伙计感念新任掌柜的恩德,尽心竭力帮扶,使得铺子生意蒸蒸日上,赢利更胜从前

    何间瞪着慕轩,嘴巴越张越大,眼中的惊诧之色一览无余,许久许久,他才缓过气来,冲慕轩无声的拱拱手。直到慕轩离开,他也没再说什么。

    当晚,何间独坐房,沉思了良久:以恩师之能,之前也一直不明今上所为为何,如果真如无命将军所言,那今上真是忍辱负重啊!无命将军能洞悉今上良苦用心,更是智谋惊人啊!朝廷失去这样的良将,真是可惜至极!要不,让恩师好好参详一下?

    他思虑再三,终于给自己的恩师李东阳修一封,将慕轩所讲的老掌柜之事详详细细相告。

    隔了一日的黄昏,何知县邀请的商绅富户准时前来赴宴。宴会上的具体情形外人无法得知,只是所有赴宴者走的时候都很匆忙,有的神色惊惶,有的咬牙切齿,还有的顿足捶胸,种种情状,不一而足。

    郑州富胡禾三胡老太爷坐在轿里不住的咬牙,这顿饭,可真是奢侈啊,足足吃了自己两千石粮食,那个何间,说什么宴请,可菜才上了三道,就有衙役慌慌张张跑来说什么狱中囚犯脱逃,跑到城中几家富户家中了,其中也包括他胡老太爷的家,何间当即要派人追拿,胡禾三一想不对,一旦衙役捕快进了自己家,就会现他囤积的大批粮食,届时,后果难料啊。于是,他当机立断,以宵小之徒不足为虑为由,请求自行派人捉拿,还说当前大事,应是筹粮救灾,并主动决定节衣缩食、捐助两千石粮食,在他的“表率”之下,其他富户也纷纷慷慨解囊,为知县分忧,何知县“感动”不已,将缉拿逃囚之事托给他们,自己忙着救灾去了。

    胡老太爷越想越恨,亲自修一封,令人快马加鞭上京送给在朝为官的长子,希望他参奏何间“治理无方,死囚逃狱;御下苛刻,压榨良善”之罪。

    慕轩离开县衙,就直奔青眼酒,把跟何间约定的事宜向杜州如交待清楚,这才回客栈,就在客栈门口,碰到了特意前来找他的羊临风。

    慕轩将羊临风请进自己的房间,槿儿乖巧的送上茶来,出了慕轩的房间,把门关上,回隔壁自己房里去了。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槿儿听见隔壁的房门开了,她也就开门出来,看见公子跟羊临风一起出来了,羊临风满脸感动之色,公子微笑着说:“槿儿,咱们陪羊公子走一趟。”

    槿儿不问上哪,乖巧的跟在公子身后。慕轩带路,直奔青眼酒,见到杜州如,他低语一声,杜州如离开了一会儿,回来时带着一个人——居然是乞丐,四十出头、相貌清秀,衣服上打了很多补丁,但还算干净,肩膀上搭着个布褡子。经杜州如引见,慕轩他们知道,这位就是这一带的丐帮龙头李献昇。

    大明疆域辽阔,各地乞丐众多,各有各的门派,各有各的地盘,信奉的祖师爷也各不相同,而在诸多门派当中,最为著名的是范、李、伍、高、索五大派。

    范家门相传是春秋时救过在陈蔡绝粮的孔圣人的范丹留下的,在丐帮当中地位最高;

    李家门是传说中狸猫换太子一案里流落民间的宋仁宗生母李后留下的;

    伍家门相传是春秋时期在吴市吹箫行乞的伍子胥留下的,这一门主要靠乐器行乞,是真正的“叫花子”;

    高家门据传是后唐时进京赶考身无分文、靠打竹筒沿街乞讨而求取功名的高文举留下的,这一门全都手拿响器,靠唱喜歌行乞;

    索家门原是范家门的一个支派,当初太祖朱元璋是个游方和尚,有一次因饥寒交迫病倒在土地庙,一个姓索的乞丐用乞讨来的杂烩熬成汤食——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他一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赐给索姓乞丐一对牛胯骨,上镶十三个铜铃铛并挂黄布穗,可在十三省随便讨要,从此索姓乞丐声名大振,就自立门户,索家门是丐帮里文化程度最高的,这一派里不少乞丐平时都穿着得体,以卖艺为生——后世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弟子形象大多是从这一派演化出来的。

    而李献昇就是李家门中的李氏一支,当初李后受冤二十载,身居寒窑,幸得张、李两个叫花子靠乞讨养着她,后来包公陈州放粮,李后才得以伸冤。为了感谢两个花子的救命之恩,李后封张、李两个乞丐为花子官。这一门的人都有标记,就是肩上都扛一个布褡子,据说这是当初李后用来装皇帝所赐黄龙丝帕用的,尺寸是三尺三寸三。“奉旨乞讨”的说法就是从这一派里流传出来的。

    李家门在前朝鼎盛时期曾一度占据整个河南,如今衰落了,李龙头一支占据着郑州、开封、商丘、许州一带,张氏一支占据着漯河、亳州、阜阳、驻马店一带。

    李龙头相貌清秀,说话也非常斯文,显然是读过不少的,他跟杜州如交称莫逆,这一带的丐帮弟子受青眼酒恩惠也不少,为此,杜州如的事就成了李龙头的事,一听杜州如有事相求,他竟亲自上门来了。

    慕轩把所托之事向李龙头一说,槿儿在一边听着惊诧莫名,弄了半天,公子居然是请人家答应让羊临风入帮做叫花子,还说什么一旦羊临风不愿再做叫花子,希望李龙头即刻让他离帮,这个,算是帮人家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