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蔡府之邀-《三国大明星》
第(2/3)页
说着,王奉指指旁边靠前的一驾马车,车夫也抬头望了过来,神色恭谨。
“可是蔡邕蔡中郎?”
“正是。”
“因何事找我?”
“小的不知,不过他可能知道。”王奉又用眼神瞥了瞥那位车夫。
“王司徒可在?钰有要事,说过再走也不迟。”张钰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回道。
“司徒日前出门去了,尚未归来。”
“好。”
张钰转身,带着韩龙和夏侯兰又上了蔡府的马车,这一天倒是深陷奔波中了。
车夫对张钰很是客气,不愧有着书香门第良好的素养,将蔡邕的邀请和由来说得明明白白。
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每日里前来拜访之人络绎不绝,其府周围的车马填巷已成为长安一景。
长久下来,蔡邕觉得有些招摇。他想了个法子,在平日里谢客,到每旬之末才邀请当前长安城内的文人墨客、名流雅士来府一聚。
聚会的内容,就是聊聊文学、谈谈乐曲,总之离不了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这几个字很眼熟是不是?张钰仰天大笑道:“我要打十个——”
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越久,张钰对于古人才学的敬畏也就越深,对于古今文化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别看自己身负系统,可目前为止每一次用以扬名的诗篇,都是张钰细细斟酌考量的结果。
毕竟有着时代的局限,系统中那些极为优秀的诗篇,拿出来并不一定吃得开。唐诗之所以叫唐诗,宋词之所以叫宋词,而汉赋又名为汉赋,那是因为当时的时代造就了它们的风行与辉煌,而它们也顺势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再说蔡邕是什么人?他是张钰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儒,他的才华完全可以说是系统级别。
论音律,他留下了焦尾琴和柯亭笛的传说。
论书法,他隶书无双,创造了“妙有绝伦”的飞白体。
论经学,他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更不用说他的老本行文学成就,他是汉朝最后一位词赋大家,在这普遍读书人都没书可读的时代,他家中藏书竟有万卷。
再算上他早先十多年的流亡生涯,当真算得上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主人如此了得,他邀请的客人又能差到哪儿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