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就是正在如厕?”这话也就有人想想,说是不会说的。 正当蔡邕欲遣人去府上寻一寻,却听得屋门外竟远远响起了清笛之声! “清!” 笛声清,曲调亦清,让人身心无比舒畅。 此声一出,就足以令人难以自拔,甚至连帘幕中的琴声何时停下也无人发觉。 蔡邕本就是精通笛子的人物,柯亭笛便是他亲手所致,听起这首笛曲来自然也兴致勃勃。 “此曲……某从未听闻,应是其独创之作。” 越是听下去,蔡邕就越想看看究竟是何人吹笛,只不过起身而望实在是贸然,只得默默忍耐。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场俱都算是文人雅士,自然能听出好坏,这一首笛曲实在是上上之作。不光蔡邕,几乎所有人都想要冲出屋门一观吹奏者之姿。 于是竟没人发觉,那纱帘也被掀开一道缝隙。 千呼万唤中,奈何……他迟迟不现身! “此曲肃穆深沉,好似寒冬腊月、万木凋零。”徐干道。 “可其中仍潜藏生机,如同……冰天雪地里的梅花!”一文士闭目静听。 “层次分明,苍劲有力,那泛音清越的确如寒梅一般,高洁而安详。”王粲也道。 且奏,且听,且赏。 “风荡梅花,轻轻舞玉翻银,笑绽枝头、极好。”王堂也并非是块木头。 “此曲有凌霜音韵。”蔡邕终是开口,“教人听来如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 “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虽说其新声奇变稍近时俗,但恬静幽情古韵亦浓也。” 蔡邕的评点彻底将这首笛曲的层次拔高到了新的境界,众人一边侧耳倾听,一边细细探讨夸赞,未觉这笛声竟不知不觉地近了。 “尤其是这第二段旋律,跌宕多姿,大起大落,大有梅花竞相怒放——” 这个文人闭上了嘴,如同满堂宾客一样。 他顺着众人的目光,朝屋外看去。 月光莹莹如玉,清辉泛冷而圣洁。 院中一人,立于月夜,着玉衫,执玉笛,披月华,吹玉曲,眉眼如画、公子如玉。 “仙人!?” “此曲只应那仙殿天宫才有,不是人间之物!” “不是此曲,而是此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