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献计屯田-《三国大明星》
第(2/3)页
“屯田?”
“敢问如今本初公军中,军粮可还足够?”
袁绍略一思量道:“冀州粮产丰足,没什么可担忧的。”
“所以贵军锐士时而以桑葚为食喽?”
袁绍一时语塞,张钰笑道:“钰别无他意,此屯田之策正是为解决此等窘况而设。”
屯田,意为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再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屯田广为人知,应该要数曹老板的《屯田令》颁布,但实际上屯田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很久之前。
“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可以说是屯田的前身。
西汉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其后汉武帝又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直到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历史上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老板采纳枣祗(此公曾多次拒绝袁绍招揽,死心塌地抱着曹老板大腿,眼光也是没得说)、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进行屯田。
由于连年动乱和战争,大片无主荒芜的土地少人耕种,曹老板当然毫不犹豫地笑纳,通通收归自己手下,然后从这些田地里取出一部分交给自己的麾下耕种。
耕种有两种,一种是军屯,一种是民屯。军屯主要是曹操手下的士兵和平定黄巾招揽的降兵,而民屯则是分给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
事实就是,这其中大多数的劳动力、耕牛、农具,都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这是无本;
而这种屯田制的税率高的惊人,甚至达到了二分之一的逆天比例,这是万利。
要知道,汉初休养生息时定下的赋税可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现在倒好,地租一下子蹿到收五六成之多,简直毫无人性。如果不是时代原因,这种税率放到任何和平年代,十有八九都会把农民兄弟逼到抄家伙的。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可见屯田制的优越所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