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白纸黑字-《三国大明星》
第(1/3)页
《三国志》,作者陈寿,成书于公元280年。
它记载了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属于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如果说以上的事情人尽皆知的话,那么《三国志》是张钰前世国家发现最早的“纸质书”这件事,恐怕听闻者就没那么多了。
在1924年和1965年,我国先后在新疆地区发现了两份晋人抄写的纸本《三国志》残卷,这到张钰穿越时仍是流传下最古老的纸卷书。
在西汉时,纸张就已经被发明。约摸着大概在西汉末东汉初,纸书就开始出现了。公元2世纪应劭所著《风俗通义》记载,位面之子汉光武刘秀享国之后,把首都从长安迁往洛阳。在迁都过程中,搬运书籍的车,据说是“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这里的素书,指的是帛书;简指竹木简书;纸即用纸写的书。
东汉初年从长安搬运的书籍中就有纸质书,那么用纸制作书籍至晚在西汉末已经出现。与应韵同时的刘珍所写的《东观汉纪·贾逵传》载,公元76年汉章帝刘炟命博士贾逵讲授《春秋左氏传》,为了使其有所参照,特赐“简、纸经传各一通”。这应当说明东汉初期的确有了纸制书籍。
而根据晋人袁宏所著《后汉纪·和帝纪》,其中说邓贵妃于公元102年即皇后位,下令禁止万国进贡珍丽之物,“岁时但贡纸、墨而已”。可见当时纸的珍贵。不过由于制作过程的复杂,价格的昂贵,以及制作出的纸张不易保存等缺点,纸的推广进展并不算快,直到到了晋朝时期,纸书才完全代替了过去的竹简与帛书,成为最主流的文字载体。
无论如何,在如今的东汉末年,帛书和竹简仍然是最广泛的书写用具,至于纸质书,可以说尚属于珍惜物品。
“用纸……写书么。”小甄洛摆出一副认真脸。
“以纸为书,不光书写便利,翻阅、携带更是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嗯……玉哥哥说的对,只是专用纸张来书写的话……洛儿未曾如此试过,不知会否有些不妥。”
有什么不妥,纸张不拿来书写……还拿来擦腚啊?
不过这话也就是自己想想,张钰才不会说他一直都接受不了那种名为厕筹实为竹签的东西,总是拿绢布来解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