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该儿,此次阿姊观星夜黄云变幻,主次颠乱,乃是局势难测之像,便急急替你卜了一卦。 刘幽州此次除贼,凶多吉少,极易遇险,你还是不要跟着掺和了。” 一个面容姣好的美妇人,身着素衫,白袜白履,面目淡然,带着一股出尘的气质,坐在堂前的蒲团之上。 “阿姊,这……”名叫该儿的男子一时有些犹豫不定。 “你,不信阿姊?” “不不不,阿姊的本事我自然相信,可如今主公他已经兴兵十万,且大多是我幽州的锐士,如此兵锋恐怕连公孙瓒和袁绍合兵都难以抵挡……” “你,还是不信。”妇人摇摇头,“罢了,想去便去吧,富贵险中求,男儿家也应当搏个功业名声的。” 长姐如母,这男子跪在地上,朝妇人行了子女拜父母之礼,而后转身离去。 妇人从蒲团上站起身来,信手从案上拈来一柱香。只见她右手指尖在香的顶端处轻轻一碰,那支香竟然自己就燃烧了起来。 “若是该儿你真有什么不测,阿姊会替你报仇的。” …… “赵别驾,您快请。” 一士兵将那男子迎入了军营之中。 赵该快步于营中行走,不多时便走到了大帐前。议事时辰未至,他只能听到其中隐隐约约的对话声传出。 “公孙伯圭,就像是一条会吃人的鱼。” 这是刘虞的声音。 “这些年啊,他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滑,越来越抓不住了……” 赵该听着刘虞的描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没有多少人能比幽州人更了解公孙瓒的威势。 如果说在幽州一直以来便是武从公孙文从刘,而刘虞还能在官阶和声望上较为占优,那么在年前,公孙瓒以两万幽州兵马大败三十万黄巾贼寇,并且成功收编七万降卒,则一举将这个局面改变、逆转。 那一战,当真是让整个河北乃至天下震动。 那时的公孙瓒,锋芒毕露。他的兵锋所指,即便是得到冀州的袁绍也不敢轻撄其锋,甚至还主动将自个儿佩戴的渤海太守印交给他的从弟公孙范,以此来讨好公孙瓒。 虽然在不久后的界桥之战中,公孙瓒和麾下精锐白马义从被袁绍先登营打得大败,但是青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幽州全境,仍然在公孙瓒的控制之下。 “此次我之兴兵的确有些贸然,不过能有如此成效乃是殊为惊喜。”刘虞声音中有遮掩不住的得意。 “天下何人不知,主公您管理幽州,对内善待百姓,对外宽恕夷狄,使得幽州在这饥荒战乱遍地的时代里得以民生安定,较为富足,州郡上下、内外表里是一片赞誉。 这几年来,从各地来我幽州避难的登记百姓足足有百多万人,这些都是主公您功绩最好的彰显了!” “此乃某职责所在,分内之事耳。”刘虞淡笑,配合着他朴素的衣着,自然而然透出一股名士之风, “属下又听前军来报,公孙瓒劫了我们钱粮还不知足,又派出大军追杀鲜卑族人,自己只带千余亲卫率先返回。这正是天赐良机,要主公您斩杀公孙瓒,还我幽州太平!” “只可惜,又要花力气调和那些异族了。 公孙伯圭统兵打仗胜我远矣,的确颇有才干,可惜他德名有亏,性格暴戾。老夫至今不知,他为何如此执着于用杀戮的手段和血流成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须知,仇恨只会化作仇恨,杀戮也只能平添杀戮……” 刘虞轻叹一声,随后又道:“以杀止杀?这样只会激起无穷的敌视,唯有用真心去对待,去理解,才能真正使边界安宁啊!” “主公之思虑,公孙匹夫又怎能窥到。待今日毕全功于此,逸愿亲自用那匹夫头颅去安抚异族之心!” “好!” …… 又过了一会,赵该其余几个同僚也纷纷赶到帐前来。还没待几人叙话,帐中就传来一声通报,要众人入内议事。 “诸位,都是我刘虞的心腹。” “谢主公信任!” “大战在即,这些话我就给诸位随便讲讲。”刘虞声音浑厚,面如忠厚长者,单看卖相可是一副领袖模样,也无怪乎袁绍当初想尊他为天子。 “…… 治民,首先要安民,爱民。但是他公孙瓒却信奉刀兵,且多兴不义之仗,此乃我幽州之患,亦是我军必战、必胜的原因。 他与老夫,互相上表弹劾,间隙已然无法调和,为今之状况,乃是一山不容二虎之局。老夫早知,他事先便有准备,私下里修建坞堡,巩固防护,囤积粮草,这是在准备和我刘虞决战。 既如此,老夫也无须再妥协退让了。 今日,侥幸得军民信任与爱戴,竟能起十万人马,随我征讨乱臣,刘虞深感荣幸,还请诸位与我一同协力,将此獠擒杀!” “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