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司马家,小仲达(上)-《三国大明星》


    第(2/3)页

    司马源自上古官名,在周宣王时,担任司马这一职位的人名程伯,字休父。由于他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更立下大功,周宣王特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到了秦朝末年,司马家先祖、原赵国将军司马卬瞅准机会跟随霸王反秦,平定了河内郡,被封为殷王,都城便是商代古都朝歌。只是好景不长,没两年刘邦带就人打了过来,司马卬无从招架,对之前的老大霸王反戈相向,谁知这时的刘邦实在是没什么操作,几十万诸侯联军在彭城之被项羽的三万人马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更死了一位诸侯王——不幸正是司马卬。

    司马卬没能见到刘邦的逆袭,司马家族也在河内郡静静度过了数百年的时光,直到东汉中后期,司马防的父亲司马儁担任了颍川太守。

    颍川是何地?大小名门不可计数,荀家、陈家、郭家,无不是响当当的大族,司马儁凭借着他为人处世的独到手段和高超的人格魅力,生生把司马家推到了一流门阀的行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司马家真正的崛起就是从不断的积累而来。再说此时的京兆尹司马建公,他借司马家的光,早期仕途一帆风顺。他年轻时在州郡做官,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尚书右丞的要职。也正是在这个职位上,司马防保举了年轻的令人发指的小黑矮子出任洛阳北部尉,这个年轻人,叫做曹操。

    前些年董卓入京,司马防只是眼睁睁看着;后来,为避反董联军之锋芒,董卓迁都长安,司马防乖乖地跟随;对于这种顺臣,董卓先是将他提拔为洛阳令,到了长安后又改作了京兆尹。

    虽然这些例子颇有些随波逐流、逆来顺受之感,但他也并非魔王的拥趸。他家中长子司马朗带着全家来投,又被他赶了回去,不希望自家落入董卓魔爪。只是司马防胆子实在不大,让家人离开归离开,自己还是老老实实不敢轻举妄动——事实上,他要离开的家人差点被董卓一锅端。

    如今董卓身死,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司马防仍做着他的京兆尹。真正在河内司马家主事的,便是大哥司马朗。

    这司马朗也是个奇男子,他比张钰大四岁,比二弟司马懿大了八岁,父亲政治有点坑,他早早就成了司马家的主心骨,可以说是长兄如父,不辞辛劳将弟弟们拉扯大。

    这厮从小就很有个性,小时有人直呼他的父亲的名,愣被他道德伦理一通教育,说什么“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云云,”逼得对方被迫道歉。再大些,也就司马懿如今年龄,他参加太学考试,因为身材高大而被人质问,此君潇洒留下一句“爷基因好,不屑做虚报年龄之事”而成功进入太学。

    此后,司马家所在郡县发生暴乱,司马朗护好家小前来投奔父亲,却被坑儿子的老爷子打发了回去。但董卓的地盘岂是你想走就走的?于是他被捉住带到董卓面前,感觉就要完蛋。

    还得多亏他的机智,成功避免被老爹坑死。董卓质问他为何背叛自己,司马朗睁着眼睛说好话,说董卓这种“伊尹、周公”一类的人不该做出限制他离去的事情云云,竟真的把董卓内心的光辉唤醒,没有再惩罚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