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嗦尼肯定一直都在研发各种可能性的音乐播放器。 数字播放器也有各种技术储备。 但八九十年代的问题是,方向太多反而等于没有方向。 譬如在录像带上嗦尼就是选错了制式,导致后来在家用录像机上输得一塌糊涂,才病急乱投医的去收购哥伦比亚影业。 所以这样一台看似小巧的音乐播放器,从立项到完成,意味着一个个双项甚至多项选择题,其中一个选错,最后都会被市场教做人。 这其实也是焦盆厂商这个年代三天两头出新款,量产都很小的原因之一,试探市场反应,不敢随便押宝。 荆小强现在提出来的完整方案堪称瞌睡遇枕头,全世界各大厂商可能都没嗦尼更有实现能力。 堪称应用电子的巅峰。 所以要做出这个比VAIO难度小很多的音乐播放器,不过就是两三周的时间问题。 剩下就是如何策划销售,争取以千万级的销量占据全世界市场…… 哇哈哈! 想想都开心。 可杉本也没想到荆小强居然瞄着的是音乐版权。 音乐版权的收益有多大呢,二十年后杰伦哥的唱片在华人区大卖,他自己整年躺平啥新作都没,也能岁入上亿就不用说了。 有个小伙伴曾经帮他写过五首歌,延续十几年,每年也能拿几十过百万养家糊口。 这就是一旦互联网化全球收钱的威力。 而一台普通音乐播放器卖多少钱? 苹果的IPOD初代,敢卖399美元已经是很不要脸的割韭菜、杀信仰了。 可那时候的硬盘存储器、液晶面板成本就是贵啊。 上千万台销售,刨掉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能有多少纯利? 能跟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音乐版权销售比吗? 而且现在全球最大的音乐版权所有人,估计前三位就是嗦尼、荆小强、米高。 嗦尼当初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哥伦比亚影业的思路,都是盯着这两家花旗老牌企业的歌曲、电影版权库。 后来又在花旗、亚洲、欧洲大量扶持歌手,购买版权,很多港台歌手都是他们的版权约。 属于老牌的音乐版权大地主。 如果没有荆小强,米高的版权也大多在嗦尼唱片。 而关于他的那场炼铜丑闻诉讼闹剧根源,据说就是因为他最巅峰时候随手收购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版权包,其中包含了类似披头士这种顶级天团的诸多版权。 让各方垂涎不已。 米高真是因为像个抱金块走闹市的孩子,才会引来围猎。 其中甚至也有嗦尼唱片的影子。 到这种动辄多少亿的版权利益之争,肯定看不到什么温情脉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全都是使出浑身手段来最大化。 米高在这种局面下,愈发像个毫无保护的孩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