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尽管顾少春已经多次强调,新朝不会在欧地战争中派遣大规模的兵力,但爱德华仍然坚持认为,作为盟友,新朝至少应派出十万兵力以表明其立场。 即使是那些承运行孤立主义的王朝,暗地里也派出了数万雇佣兵参与战斗,至少这显示了一种态度,不是吗?新朝如此公然地只派出几千人,几乎等同于敷衍了事。 如果不是因为他刚刚在沙盘演习中遭遇了失败,失去了足够的谈判底气,他早就直接离开了会场。 看到爱德华愤怒的表情,江白依然保持着笑容,安抚地说道:“大使阁下,请您先不要急,让我把话说完。” 江白稍作停顿后继续详细阐述:“这四千人,都是军事学院的杰出毕业生,经历了将近两年的密集训练。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轻松指挥一个连,甚至一个营。” 他缓缓补充道:“从军事素质上来讲,他们与焊丝人的差距极小。” “这些来自军校的精英,每一位都是非同小可的存在。” 听到这些,爱德华心中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他非常清楚,那家位于旧平的军事学院集结了西洋极为顶尖的教官资源。 尤其是在当前欧地大战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战区难民逃至新朝,其中不乏军事理论的专家。 得益于焊丝人无私的知识传授,这些军校生的指挥能力甚至可能超越本朝的指挥官。然而,关键问题是,本朝是否愿意接受一支由新朝人指挥的军队? 正当爱德华还在犹豫时,江白突然提出:“男爵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的部队在欧地战场上使用了不少殖民地劳工,对吧?” 这一提问引起了爱德华的注意。他询问江白:“江大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 江白回答道:“我的意思是,用这些武官来指挥那些劳工。” 他继续解释说:“男爵先生,您在旧平已经生活了多年,对我们的朝情应该非常了解。以往军阀之间的争斗中,征召的壮丁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训练就被送上战场。这些被征召的壮丁和殖民地劳工的处境何其相似!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速成训练方法。只需四到五个月,我的武官们就能将他们训练成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第七方面军和第八方面军的表现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