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淮城初立-《春秋之后》


    第(2/3)页

    如今已经是个大争之世,克己复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种自己想象的愿望罢了,只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种愿望才能被实现。

    否则的话,如果哪个诸侯国采用了这一套,虽然说稳定的国内,但是对外却是无力扩张了,所以儒家学派没有在各国得到提倡,也是有原因的。

    连孟子都说春秋无义战,在这种情况之下强调礼仪,只是缘木求鱼罢了。

    整个时代都已经陷入到了混乱之中,只有先回复秩序才行,而孔子考虑最多的却是鲁国本身的利益,所以蒙荻没有让孔子入蒙邑。

    一月之后,一个简易的城池已经有了雏形,蒙荻对淮夷军根据他们的需要发放月饷,这一下让部落之中的青壮羡慕不已,蒙荻也没有过于逼迫,选择维持现状。

    随后给城池命名淮城,调柳下拓过来训练人马,此时从中丘城迁来三千户,已经全部到位,蒙荻当众就给他们保证道。

    “如果你们能够在这里安心耕种,那么将会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予奖赏,若五年之内开垦数目超过百亩的,就可成为我领下之民,享受一定的待遇,家中之人可以入伍。”

    这年头的人对于国家,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而且他们在中秋城,已经见到并且听到,关于蒙邑百姓的事情,不但收取极低的田租,而且一旦有家人入伍。

    还能让自己的孩子免费读书识字,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地的官员,这是他们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蒙荻当面保证,让这些人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而在这边,蒙荻并不打算再训练骑兵,一来是因为地域所致,二来就是因为将来在南方作战,战车将会大大受限,这个时候以步兵作战才是主要力量。

    所以他要在淮城专门训练步兵作战,将来想要争霸天下,三种兵种必不可少,那就是弩兵,步兵和骑兵,只要有了这三样兵种,可以依据地形的需要或多或少进行调整。

    这样一来战争的节奏就会被加快,原有那种由战车文化,衍生出来的战争礼仪将会被彻底的抛弃,他要训练出来一只如同魏武卒那样的强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