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国大难治-《春秋之后》
第(1/3)页
在返回淮城的路上,白圭看到蒙荻一直都是沉默不语,于是他想了一下之后便开口说道。
“孔夫子一向重视礼法,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主公也不必因此而放在心上。”
而蒙荻则是缓缓的摇了摇头,脸上依旧带着沉思之色,慢慢的说道。
“孔夫子想要找出来一个长久之法,他所提倡的周礼跟之前已经有所不同,我也想要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可是到了现在也没有找到,这天底下自有其法。”
“原本我心中所想的是召集天下的有才之士,聚集在一起,能够商量出来一个合适的办法,不过现在看来恐怕是一种奢望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好事。”
“不过往往有自己见解的人,也太过于固执,坚持自己认为的事情就是好的,甚至有些时候难以沟通,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其实这个时候蒙荻是想到了,后来所谓的焚书坑儒,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汉朝之时,他所听到的有几种说法,一种就是秦始皇不满儒生大肆坑杀。
另外一种就是李斯进谗言,所以导致了焚书坑儒之士,不过这并不是主流的说法,因为汗出之时,淮南王刘安所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之中曾经指出。
当时的秦始皇召集了大量的方士,想要长生不老,结果到了最后发现自己被这些人骗了,一怒之下将这些炼丹之书,还有方士全部抓起来,该烧的烧,该杀的杀。
之所以想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蒙荻忽然意识到,在汉朝之时,儒家已经掌握到了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很多事情都照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去诠释。
时间传得久了,很多事情就慢慢变味了,从另外一点也说明这些儒生十分的固执,只要是他们认为对的事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最终都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可并不是一件好事,蒙荻此时的心中有些纠结,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聚集这些人在学宫之中,讨论国家大事是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