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七章 求援晋国-《春秋之后》


    第(2/3)页

    现在赵鞅的手中骑兵已经过十万,他也想要通过这一次的战斗,来看一看自己训练出来的骑兵,跟汉国的骑兵之间有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

    如果要是可行的话,赵鞅就准备决定,大批量的训练骑兵,毕竟晋国的人口在这里放着,多年以来都是晋国出兵攻打其他国家,除了最近一次,晋国本土遭受到攻击例外。

    所以晋国的人口,可以说是在当今诸侯国之中最多的,这就相当于有了充足的兵源,再加上百年称霸给晋国人带来的自信,也让他们渴望保持住这份荣耀。

    这就是赵鞅的底气所在,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晋国输得起,但是汉国未必,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汉国得到了大量的人口,但是他们的军队数量相对较少。

    而且这么多的人口,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沉淀,才能彻底的对汉国效忠,如果在这个时候损失了大量的军队,也能让汉国的平民百姓感受到恐惧。

    此消彼长之下,只要继续能够对汉国保持压制,蒙荻迫于压力改变自己的政策,那么汉国的立国之本也就动摇了,之后其他的诸侯国,就像是看到了猎物的恶狼一样,群起而攻。

    那么刚刚崛起的汉国,也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赵鞅作为一个合格的执政者,他的眼光也是十分的毒辣,毕竟长久以来的规矩注定了,贵族才是统治一个帝国最重要的阶层。

    道理很简单,只有这些贵族通过长时间的沉淀,掌握了知识和文化以及统治技巧,所以在治理地方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手段,并且那些平民百姓已经适应了。

    汉国虽然现在执行的政策,对于平民百姓很有好处,但是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被奴役,短时间之内这种想法是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的,虽然能够加快这些百姓对于汉国的认同。

    但同时也削弱了,汉国贵族的权力,在顺境的时候,这些人还能保持相当的克制,一旦汉国的情况出现了什么改变,那么这就会变成汉国的催命符。

    到时候首先反对汉国的人,恐怕就是这些失去了权力的贵族,这是人的贪婪本性造成的,要不然的话,赵鞅也不会在晋国的改革,只是进行到了一定程度就停了下来。

    因为他认为还不到时候,最起码需要等到晋国进一步强盛起来,他的个人威望达到更高的地步,才能着手进行下一步的改革。

    许瑕从赵鞅的问话之中就已经听出来了,他有出兵的意思,于是马上就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