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埋头发展-《春秋之后》
第(2/3)页
田乞的眼光十分的老辣,燕国这些年的国君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几个燕侯,先是亲近齐国,后来又转投晋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燕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在中原施加影响力。
所以燕国只能在齐国和晋国之间来回徘徊,在如此的情况之下,田乞拿下的这一部分领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今后将会成为齐国的领地。
于是双方就此僵持了下来,赵鞅进入到临易,也没有主动发动进攻,原因很简单,大军经过长途跋涉,需要修整才行,如果仓促之间开战,胜负难料。
一时之间各地的战士好像转瞬平息了一样,齐国和晋国的军队在燕国的边界进行僵持,而吴国则是野心勃勃的开始整军备战,蒙荻这个时候则是埋头发展。
如今的中城已经修建完成,淮城周边的不少百姓,开始朝着中城那边倾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蒙荻跟白圭和国夏商量了一下之后,就提出了一项政策。
那就是淮城的百姓如果前往中城之后可以获得双倍的土地,并且享受一年免税,如果有人在此地进行开荒,那么可以获得三年免税,并且官府承诺在三年之内兴修水利。
同时还能获得耕牛,只要在三年之内,将自己的田地亩产提高到一定数量,耕牛就可以免费获得,另外还有相应的配套工具,不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惩罚措施。
如果到期还没有达到,那么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要知道所提的标准并不高,大多数的人经过考虑之后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所以也就心动了。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耕田的同时,可以参与到兴修水利之中,三年干下来也能够积攒到不少的钱财,所以很快中城附近就变得热闹起来。
随后蒙荻再次扩大了铸剑炉的规模,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不慢,而且平民百姓能够吃饱饭,如果一家人的人口相对比较多,那么就可以让其中的子弟参军或者是参加官府的招募。
这样一来,只要辛辛苦苦干上几年,就能够让自己的日子逐渐好起来,所以这些百姓的参与度很高,再加上对于将来充满了憧憬,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比蒙荻想象中的更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