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玥扶着腰坐下,她拿起一旁的书卷看着,听着女儿在屋外念诗的声音,心情很是不错,问道:“西征军回来了。” 张阳洗了洗手,点头道:“嗯,今天刚到了长安城。” “那些金子可送回去了?” “嗯,已经送去他们的住处了。” “如此也好。” 李玥心里更满意了,家中不能和军中来往太多,她拿着一块琉璃,低声道:“这样的透光度或许可以了。” 这块薄玻璃上杂质已经去除了,但上面还是坑坑洼洼,用它来做眼镜看起来的字也是一个大一个小。 张阳笑道:“可能是锻造方式的问题。” 李玥将这块琉璃扣在一个圆环上,大唐的第一个放大镜,就此出世了。 小慧和小武刚从藏书阁走出来,她们也很喜欢小清清此刻念的诗。 这些诗出自骊山,也总有一天在中原传唱。 现在的骊山铁匠坊修建了一个很高的炉子,这个炉子每天能够吞吐钢铁数十石。 据说只需要烧制两遍就能将寻常的铁料铸造成横刀所需的精铁,只需要三天就能烧出一个卫府官兵所需要的刀盔铁料。 只不过骊山还不满足于此,他们要造出硬度更好的铁料,正在研制一种细长的火炮,这种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更大。 此刻长安城,皇宫内,兴庆殿前。 裴行俭与薛仁贵,王玄策站在殿外。 不多时,一个老公公微笑着走来,即便是如此老迈了,他还是很谦卑地行礼道:“陛下请裴都护入殿。” 裴行俭整了整自己的衣衫,颔首迈开脚步。 相比于那些唯唯诺诺的人,王公公更喜欢这样有傲气,又有朝气的青年才俊。 陛下渴求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刚走入兴庆殿,裴行俭就感到一股凉意,这是一种许久没人踏入殿中,许久没有阳光照入才有的这种幽深寒意。 殿内最上坐的人就是天可汗,站在殿门口有点远,一时间看不清这个天可汗到底长什么样。 深吸一口气,裴行俭躬身走入殿中,“安西都护裴行俭拜见陛下。” “嗯。” 天可汗只是简单的应了一声。 裴行俭犹豫片刻,低着头躬身又道:“臣……” “行了。” 话语忽又被天可汗打断,裴行俭站在原地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还是自己的礼节或者说错话了? “这些年苦了你了,朕听闻你们在波斯很不容易,你治理波斯颇有成效。” “臣应该做的。” “嗯。”天可汗又是应了一声。 裴行俭始终低着头,很想抬头看看天可汗,可又不知道该不该抬头。 “许敬宗见过你了?” 他慌忙回道:“陛下,昨日夜里许侍郎来见臣,今日一早,臣与他一起来了长安城。”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书卷,长年批阅奏章导致近来远看的视力越来越差,“朕听说骊山再造一种奇物,能够令人的眼睛重现年轻时的风景,你说这世上当真有如此神奇之事?” 裴行俭沉吟片刻回道:“臣在波斯未曾听说过这等事。” “想来也是。”李世民又换了一个坐姿,拿起桌案上的一颗枣,自顾自吃着一颗。 正吃着,又将这盆枣递给一旁的王公公,“赐。” “喏。” 一盆陛下所赐的干枣放到了面前,裴行俭还是躬身,双手接过后依旧是不敢抬起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