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位县侯如今又是何等人物? 他是当今的尚书左丞,深得陛下器重,能够造出火炮这等社稷利器。 也有说这位县侯在骊山修炼多年,都快成仙。 你说县侯在骊山这么多年做什么?肯定是在修炼,修炼成仙。 中原的江南地界,钟声在林间飘荡。 春季的南方很温暖,鸟儿在林间叫着,老迈的崔仁师坐在一张石桌前。 他并不是来这里当和尚的,而是念当年与慧旷和尚的交情,在他忌日的时候来这里看看。 一个中年人迈步走来,他见到了石桌上的茶碗,低声道:“江南东道的徐家经营着许多茶山。” 崔仁师点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茶汤了,而独爱这般炒茶。” “你们崔家如今散了?” “嗯,散了,该杀的都杀了,该死的也都死了。” 崔仁师这个老人家缓缓道。 中年人又道:“到了你这般年纪,也早已看淡。” 他的语气重了一些,目光还是看着这个老人家。 崔仁师叹息一声,叹息声很重,有些无可奈何倒也不是在埋怨,又道:“老朽想要保住李政藻,没有保住,老朽希望七姓十家可以同气连枝,危难关头他们却互相攀咬,老朽希望范阳有难之时,其他几家可以伸出援手,可事到临头各家都只顾着自己,还有……你爹在朝中越发势弱,当该注意言行的。” “多谢崔老提点。” “嗯。”崔仁师拿起茶碗目光看着远方。 萧钺是萧瑀的儿子,如今在利州任职,当年萧瑀归唐,献上了许多田宅,之后李渊得势之后又将田宅归还,而萧瑀自己只留了一座宗庙。 崔仁师颔首道:“你还在和李子通的后人来往吗?” “回崔老,昨日有过走动。” “嗯,江南这几家你还是少走动为好。” 即便是崔氏散了,崔仁师依旧是士林中受人敬重的老人,无论去哪儿都能得到敬重。 李唐的皇帝还是留下了这位老人。 为了维稳局面这位老人家当初没少在世家间走动。 他一度想要劝范阳不要反,劝他们不要造次。 可事与愿违,到头来还是人头滚滚。 萧钺问道:“在下为崔老寻一个住处,往后可在江南住下了。” 崔仁师从怀中拿出一张纸,低声道:“这是骊山的纸张,是慧旷和尚做梦都想要得到的纸,可他到死都没有买下骊山的造纸术。” 萧钺低声道:“慧旷和尚太过执着,若不是他乃当年智顗高僧座下僧人,江南各家又岂会给他情面,给他如此多的银钱。” “嗯。”崔仁师的老脸带着笑容,看着纸张的字念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好句子!” “嗯,确实是好句子,是骊山所出的诗作。” 崔仁师将纸张放入火盆中烧了,又道:“好一个只有香如故,世家倒了张阳反倒作了这一首诗,令老夫觉得羞愧,百年的风骨还不如一个年岁不到三十的人。” 安静良久,崔仁师忽然抬头道:“还有风骨吗?他们早就没了当年的风骨,何来香如故?” 面对萧钺,崔仁师摇头道:“老朽走了。” “崔老是要去哪儿?” “先去太湖再去骊山。” 萧钺上前一步连忙道:“崔老,不留下吗?” 崔仁师不住摇头道:“不留了,你也多劝萧瑀,注意言行,注意言行。” 萧钺再问道:“李唐皇帝会对付江南这几家。” “老朽怎知皇帝会怎么想,你顾好自己吧。”崔仁师继续走着,三两个小厮上前搀扶。 关中六月,长安城内,承天门后的皇宫显得空旷,只能看到三两兵士在巡视。 太极殿空旷的广场上,没人敢大声喧哗,也没人敢大步走路。 这是皇帝的地盘,也是许多平凡人的禁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