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箭射不死熊,就等着被熊咬死。” 那侍卫比划自己的横刀,“就算是搏命不见得能赢。” 山上的谈话还在继续,李世民又道:“大食有很多厉害的人物,西方也有吗?” 张阳点头道:“有呀,有个叫亚里士多德的人。” “很厉害吗?” “他是个智者,不过他生在西方,因无法证明潮汐而被一群信徒驱逐,从此希腊就少了一个智者,这世上有些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会猜测很多事。” “也是因为他的猜测太多了,没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不能完成自己的论证,当初他被亚历山大器重,不过亚历山大去世之后,那些愚昧的人就去迫害这个智者。” 张阳叹道:“一个命运多舛的人,而愚昧扑杀智慧的故事在西方反复上演,每一次出现这样的人物都不会有好下场。” 李世民仔细地听着,放在当年张阳或许不会讲这么多,现在处境与地位不同了,他能够将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并且不用担心会被质疑。 “所以现在的西方就是一群吃着烤饼的人,他们还在考虑温饱,或者是一群人考虑着如何建立自己的权柄,他们愚蠢又自大,还很蒙昧无知,也是一群富有的人。” 张阳咧嘴一笑,“陛下,他们是肥羊,一群愚蠢的肥羊。” 皇帝的目光还是放在地图上,又道:“现在朕知道要如何做了,朕会让人去搜集西方典籍。” “陛下英明,让西方的典籍藏书在大唐,让他们的历史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王公公安静地站在一旁,他不明白这位县侯为何与陛下说这些。 县侯一直都在鼓动陛下的野心,希望陛下可以开疆拓土。 李世民起声道:“朕要三千门火炮,要骊山的新火炮,朕给你两万贯。” “陛下,骊山不要钱。” “呵呵呵,你现在都看不上朕的银钱了。” “骊山要资源,陛下用同等价值的铜铁来换。”张阳又喝下一口茶水,“要最好的铜铁。” “好,朕有的是,都要最好的。” “骊山是社稷的利器,骊山所铸造的一切都是为了社稷。” 等皇帝离开,骊山上的一家人继续钟楼。 天可汗回到了长安城,并且让礼部继续问询高卢人。 张大安受陛下的旨意与高卢人谈话,这些高卢人会说大食话,也会讲一些关中话。 关中话很蹩脚,让他们说大食语言,长安城的波斯人倒是能够笼统地翻译。 张大安找来了自己的二哥张大素来主持翻译,一场谈话进行得很艰难。 事后,张大安才知道陛下去了一趟骊山,才有了这些记录。 随着张大安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经由张大素与几个波斯商人的转述,高卢人一一回答着。 驿馆外,裴行俭也坐在这里,王玄策也来了。 “王兄,也关心西方的战事吗?” “某家做梦都盼着大食人会怎么死。”王玄策神色多了几分厌倦,“去了一趟波斯,差点没了半条命。” 裴行俭无奈笑笑,站在门口仔细听着。 高卢人听了张大安的提问,朗声道:“天可汗真是一位无所不知的人。” 张大素给了一个眼神。 张大安确认点头,看来这册子上所记录的论述与高卢人的历史一致,都是西方的历史。 还有希拉克略的经历,张大安讲述着他的疑惑,高卢人也在解释着。 裴行俭皱眉仔细听着。 王玄策小声道:“不对劲。” 裴行俭忽然道:“你也觉察到了?” “嗯。”王玄策摩挲着下巴的胡子,“你我都在波斯多年,穆斯阿布确实厌恶大唐和西方,可我们从未听说过西方有这么一个智者。” “别说这个智者,就连希拉克略这个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裴行俭心里推算了一番,眉头紧锁道:“王兄,不是我们没有听说过,是时间上的对不上,按说这些高卢人起复应该是在大食人攻打波斯的时候,这时间不对。” “那个时候我们还在波斯与大食人对峙,县侯是如何知晓西方的局势?” “消息都是我们派人送去关中,送来关中的所有消息都是我们亲笔所写。” 王玄策忽然一拍大腿,见有些反应过度,生怕惊扰屋内的谈话,他凑近小声道:“裴老弟,某家有一个想法。” 裴行俭道:“你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