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放映厅里。 很多观众,其实都是买电瓶车送的电影票。 “青春文艺”电影。 他们兴趣并不算大。 但…… 他们本着不看就浪费的想法,走进了电影院里。 当他们走进电影院里的时候,一些家长们突然感受到了一股代入感。 电影里…… 他们仿佛回到了陪伴自己孩子,经历过高考的时候…… 电影里的家长们或严苛、或温柔、或偏激、或因学生在玩游戏而愤怒得大吼大叫。 他们总能在这些电影片段之中,看到属于自己的身影。 然后…… 这部电影真的挺神奇的。 明明这个班上,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活,在现实中,你完全能看到一个一个似曾相识的影子,但,他们却对角落里,那个戏份极少,名叫“张利”的同学格外有代入感…… 电影里没有直观得讲述着他的身世,但通过他的穿着,他的打扮,他的性格,很容易就猜出他出身于农村。 贫穷、落后、自卑、胆怯却又倔强、要强…… 他身上,似乎贴着一层普通人的标签。 特别是到了电影中期。 一场班级大会上…… 这个角色终于出场了一次,说了前半段的唯一一句台词“我想要靠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 很多观众们的内心深处微微地震动了一下。 隐约间…… 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期待。 期待着他的成功,期待着他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改变命运。 期待着上演…… 普通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见证普通人的成功,比见证那些所谓的富二代拿了钱,然后一步登天要让人平衡得多。 然后,那个男孩说他要上“燕京大学”! 这本来是一个极好的目标! 但…… 班会上那隐约间的一些嘲笑声、指指点点的声音,却刺痛了一些观众们的心。 这个男孩子的成绩在排上排名前十,并不算差,但距离“优秀”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但! 梦想…… 总不能被这样嘲笑吧? ……………………………… 前半段,只是渲染了一些紧张的气氛。 但还是充满着希望的。 电影的后半段,多了几分压抑,但希望感却并不曾少,反而越发得多了起来。 那个张巍扮演的帅气的体育委员,拿到了首都体育大学的提前批录取通知,家人们敲锣打鼓,依旧是那么的优秀。 那个蒋心怡扮演的唱歌很好听的“校花”,也参加了艺考,艺考的成绩非常的不错…… 而宋雨菲扮演的女主角,成绩却一直都是全校第一,燕京大学似乎是她囊中之物…… 一切的美好,都让人很欣慰…… 但在场的所有观众们却并不是很开心。 他们心中仿佛像是被捅了一把刀,然后这把刀将他们肉给一点点地割开。 这些闪耀的人,甚至让他们感受到了讽刺! “高考”是一个公平的赛道! 但实际上…… 有钱人的“校外补习班”、有钱孩子的“艺术特长生”、有钱孩子补充的“营养”、“家教”…… 却让这种公平,渐渐地渗着一丝残忍的味道。 大部分观众…… 都很难带入荧幕里,这些出场很多的优秀学生中。 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如此的闪耀,如此的精美,像是橱窗里的主打品…… 但…… 却不适合他们。 反而是,那个叫“张利”的男孩子,却戳中了他们的内心。 后半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