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来自华夏的这部《那年盛夏》上映。 第一场上映,理所当然没什么客人,第二场,也一样。 甚至打扫卫生的母亲,也跟她聊着明天关门的事情,劝她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她毕业于巴黎第九大学,0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为全球第30名,法国第一! 毕业后,法国多家企业,都曾给她发过橄榄枝。 只要她关掉这家电影院,她便拥有一个极好的退路。 但…… 她似乎内心深处的那股倔强,却一直不允许她这么做。 看着辉煌,看着坍塌。 那种落差感,让她始终相信,她能撑到最后一口气。 转机…… 来自于第三场。 第三场,有十来个客人走进了电影院里,看了这部《那年盛夏》。 他们觉得还不错,隐约间,他们觉得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华夏,同时也感受到了深层次的“社会残酷性”。 伊莲并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 总之,随着他们推荐以后,来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一月二十二日。 一整天都在放映着《那年盛夏》,每一场放映,都有十来个观众。 客人依旧不多,有些客人看完以后,摇摇头,觉得拍得是什么玩意…… 但也有一些人却看得,觉得有趣,觉得这是属于东方的独特青春浪漫…… 这部华夏电影,拍得似乎并不难看! 虽然不算是希望,也不可能让这部《那年盛夏》撑起一家电影院,但这也是最后一场电影! 【我要等到最后一个客人的离开!】 傍晚。 她站在电影院门口,喉咙干涩,但她依旧露着笑容,拿着电影票,对着每一个路人微笑。 心中,想着这一股信念! ……………………………… 夜。 深了。 张胜打开毕飞宇给自己发的邮箱。 然后,他看到赛鲁电影院里总票房是七千六百法郎。 折合人民币是一千人民币。 第二天票房,比第一天高了一倍。 张胜看着这个数据,心中有些诧异。 之前无心插柳之举,没想到还能收获一些额外的数据。 虽然这个数据很渺小,但,也算是一组全球首映的成就了。 邮箱里除了《那年盛夏》的法国数据以外,还有毕飞宇对《山那边那条狗的》再次首映计划。 华夏这边…… 一些院线在《山那边那条狗》入围柏林以后,纷纷打算购买《山那边那条狗》的放映权! 《山那边那条狗》第一次在华夏上映,只是靠着一些院线的关系,排了几场片,也没有系统性地宣传,甚至都不算是正规上映。 所以,失败似乎是必然的事情。 但这一次上映…… 不一样! 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这个“噱头”,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好用的,多方资本似乎看中了这个噱头,想着借着名头,分一杯羹。 张胜看着邮箱里这部《山那边那条狗》的上映计划。 计划写得很周密。 张胜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他推了推眼镜,翻开了下一页,下一页是《山那边那条狗》的版权消息。 得益于埃弗里.扎西的强烈推荐,《山那边那条狗》卖了十多个国家,大概赚了接近一百一十八万美元! 毕飞宇丝毫没有任何隐瞒,甚至精细到了小数点都写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