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城里住,其实赵玉霞和江长河都不太习惯。有聊天的人因为聊的内容跟农村人不一样,聊不到一起去。 家里还有孙子孙女,老两口也想他们了。 当然了,赵玉霞和江长河看的出儿子江成有钱,虽然不知道哪里来的这样多钱。找人做了家具,每次开车回来都是带这样多东西回来。 但他们相信自己儿子江成不会在钱的事情上出问题,只能归于当司机的油水太足了。 既然有钱,那这次要是队里分粮,外人是不可以买粮。但生产队的人,在工分不足的情况下,是可以钱买工分补齐后分到属于自己的粮的。 现在公社分粮的制度是先交足公粮,在这年代也有一个说法就是‘爱国粮’。剩余的粮食要留好种粮,在把剩余的百分之三十留在公社集体。 要是公社不留粮那就完了,谁家要是穷的没粮吃,问大队借粮从哪里拿。 最后剩余的粮食,其实是按照统计人数来算分多少粮食,并不是按照生产队所有人有多少工分来算的。 工分多的和工分少的其实粮食是分的一样的。一些生产小队拿了粮食,先大家全部按照满工分算,比如一个人每天满工分可以分一百斤粮,你工分不够的也想要一百斤粮,就得钱买工分。而超出工分有多的,可以拿钱。如果那些工分不够也没买粮的,多的粮食也可以用工分买。但只能那些工分多的人才能用工分买,用钱是不能买的。 后世有人说这个年代农村可以用钱买粮,其实是错误的,只能分粮的时候你买自己的工分。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否则住城里的人,在农村有亲戚,有钱就可以买粮那还得了。 在农村经常用钱买粮的,大家都会说那是‘老缺户’,而江长河家的情况就是如此,大儿子江全没了,跟缺一户有什么区别。 这粮食肯定要买了,但买也买不了多少。江成的三个侄子侄女,还有江长河这种没劳动力不能从事生产的,属于老弱病残,可能连正常人一半的粮都买不到。 现在对江成来说是能买就买,而且买工分换粮,不要粮票不说,价格还比城市里的粮食便宜。 这以后不够吃了,江成再随便弄点粮食给爹娘他们就可以了。 “行,粮食能买多少买多少,等会我拿点钱给你们。那个我带来的饮料还有西瓜也带回去给嫂子和小孩尝尝。昨天带来的肥肉,记得熬猪油弄猪油渣,也带一些油回去。爹的身体也能搀扶着走了,我这边不一定有时间送。”江成说道。 “江成,我这样有钱,上次给我的钱还有三十多,今天卖藕粉又有十七八块钱呢。”周灵莹说道。 “那你都给~给爹吧,我晚上再放一点钱给你。”江成回复道,本来是想让周灵莹给他娘赵玉霞的,但现在江长河的病能好,在农村晚上还是他会成为一家之主的。 对于江成给谁钱的事情,赵玉霞是没吭声,江长河是听明白了意思。谁管钱那是地位的体现,江长河也是想当一个有用人的,所有露出了笑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