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江嘻嘻-《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2/3)页

    江成带着郑可离开后,就开车去海边吹风了。人到中年,思考的问题很多,以前子女小,觉得把他们养大就是自己的责任。认为长大了就不用自己操心了,让他们随意的发展。

    可等子女真正大了,还是忍不住为他们操心。明明有能力让子女少走很多弯路,还真非得她们碰到困难了再出手嘛。

    夜晚十点多,宴会结束后的沈莉带着子女回来了。江成也当着他们的面,说会在两年后跟国内那边坦白一切。这让他们很高兴,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她们的身份见的了光了。

    ~~

    江菲的生日宴结束后,江成一个人回国内了。郑可要在香江陪女儿郑双,打算等暑假的时候带郑双回国内。

    七月份江念念要高考了,虽然成绩差,知道考不上大学。但女儿高考的时候,父母能在身边陪伴尽量在身边。

    果然在七月份江念念这丫头高考成绩不咋样,大学没考上。像大女儿江昭昭那样能考上重点大学,真是江家祖坟冒烟了。

    要是子女各个都那样优秀,就不是祖坟冒烟了,而是着火了。

    江念念高中毕业后,江成就把她先安排进酱油厂了,跟着老大江昭昭,在酱油厂负责简单的后勤工作。

    江念念可能读书没有天赋,但她是一个乖乖女,做事很细心。挺适合后勤工作的,等过两年VCD和DVD出来后,江成就让她专门负责碟片出货的工作。

    而江昭昭这边,江成打算给她加担子,她有清大的同学帮忙,光弄一个酱油厂太浪费了。打算把矿泉水和纯净瓶装水弄出来,名字让女儿和她同学去起。

    现在酱油厂的江酿坊酱油产量又扩大了,‘江东来’商场的自营酱油专区,并没有因为江昭昭把商标更改了就调离。

    然后又借助‘江东来’的名气,安排人去了央视电视台做了广告。现在到电视台做广告是真便宜,主要是电视台也不知道自身的广告价值到底值多少。

    电视台的人工资在这个年代工资也没多高,胆子也没多大,敢漫天开价。

    一条广告要几十万,这对于电视台的人来说已经很高了。就是在电视上把商人宣传一下产品,只占用一点点时间就能给电视台带来几十万的收入。

    江昭昭安排人在央视做了一个广告,又在一些经济好的城市做了地方宣传广告。效果是真的强,哪怕价格比普通价格贵一毛钱,但这年代的老百姓真的相信电视广告的内容。

    广告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宣传‘江酿坊’的酱油是传统工艺生产制造的,宣传了一下采购的原材料和工艺以及时间,一瓶酱油得最少提前半年开始制造,大家才能喝到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酱油。

    广告宣传,很多宣传其实在行业内的人来说。宣传的东西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会觉得这样宣传有什么用。

    就像后世某瓶装水,宣传他们生产瓶装水有多少道工艺,但其实是所有瓶装水都必须有那么多道工艺的。

    可外行不懂呀,而且消费者大部分是外行。传统酱油本来就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酿造,懂酿造的看了这广告,内心会说你有本事两三个月就生产出来呀。

    但外行看到广告上的宣传,就会认为这是‘特殊’的。‘江酿坊’是这样生产的,别人可能不是这样。

    因此‘江酿坊’除了在‘江东来’商场铺货,开始对外批发。

    但传统酱油酿造这东西,是生产周期真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广告一做完,很多人来要货,酱油厂虽然有库存,但都是根据以往销售的量备用几个月的,多了肯定不会有。

    之所以会备用几个月的,其实还不是为了应付销量问题,而是怕某一批次的酱油因为天气原因日照不够,耽误后面的销售,才会多生产几个月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传统酱油厂倒闭的原因,因为一个新的酱油厂,从生产到销售那天,最少得有九个月以上的销售量,有六个月是每个月分批次酿造的。

    酱油厂脱离计划经济时代,一但酱油销量下降,就会出现货品堆压,很容易破产。

    ‘江酿坊’的广告是打出去了,好在这些年因为‘江东来’商场的扩张,酱油厂的库存也跟着扩张了几倍。但依然抵挡不了销量的暴涨,只能立刻增加生产线。并且直接收购了相邻的一个市区的酱油厂。

    收购酱油厂的成本比扩建生产线要快多了,而且还能立刻投入生产。唯一可能不好的就是工厂和设备会比较破旧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