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即使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可仔细去观察的话,会发现黄路宁这个角色身上早已写满了标签,标签却只有两个字——你我。 黄路宁即凡人,黄路宁即你我。 正是因为对人生的一点触动,《18岁那年》明明是和《尸声》《识骨之途》截然不同的剧,却依然很吸引人。 看到小女孩被黄路宁救下的那一刻,魏忆都激动得跳起来了。 她妈也在一边感叹:“不救下来的话,这一家子该怎么过哦?” 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年轻的却一一离开了人世,只有年老的奶奶把眼睛哭瞎了。 魏忆也不敢想象镜头中俏皮灵动的小狗被杀死做成狗肉的场景,人类或许还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当小狗蹦蹦跳跳到食盆前,它怎么知道,不是所有人类都对它那么友好。 但因为太爱主人,爱主人家的小朋友,小狗天真地以为,所有人类都会喜欢它。 然后,它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死亡。 这是黄路宁改变的命运。 但死亡曾真实存在过。 “能改变真是太好了!!”——这一天,魏忆忍不住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剧有感。 郑骁先点了赞,几个和她玩得好的圈内小姐妹也点了赞:“姐子,是不是看《18岁那年》了?” “+1+1+1。” 《识骨之途》里,俞一没能改变队友们的命运,虽然他最终报了仇。 《尸声》里,江霖和苏阳成功找出了凶手,让真相得以大白,可死亡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回到过去不会真实发生,可剧中的情节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黄路宁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努力而已,他没有改变世界的格局,没有阻止战争,没有征服世界,他依然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他就好像真实存在、是会出现在每个人身边的路人甲。 因而即使剧集一开始就讲明了黄路宁回到了18岁,可它却比那些强调自己是现实主义的剧来得更真实。 《18岁那年》播到一半时,剧集的热度仍是14000+,它不像《尸声》一个案子结局就能飙一波热度,可论影响力,《18岁那年》却胜过陆煦参演的任何一部剧。 陆煦和韩霄周琳的配合也是业内人士和观众们讨论的热点。 用某些专业人士的话说,《18岁那年》里,陆煦的演技是不外露的。 他收起了《识骨之途》里的锋芒,让人觉得黄路宁这个角色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可正是因此,观众的代入感才会那么强烈。 《尸声》里,陆煦对江霖的演绎也是同种风格,到了黄路宁,他“已臻化境”了。 …… 《18岁那年》开播之前,剧组众人完全没有想过,它会对《侠客》的上映产生什么影响。 《侠客》早早就在影院预热了,章澈在预告片中的完美侧脸被无数粉丝选为头像,章澈某位大粉更是把昵称改成“距离《侠客》上映还有xx天”,每天准时播报《侠客》的上映时间。 时间就是那么巧,《侠客》正式上映前,《18岁那年》开播了。 陆煦在剧中的造型不帅不美,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而相比《侠客》这部高贵的电影,《18岁那年》只是一部“低廉”的电视剧罢了。 “低廉”是章澈粉丝用的原词。 加上穆迁和金木两人加起来都不敌张治珍业内地位的十分之一,《18岁那年》自然又被嘲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