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威胁与合作-《帝国风云》
第(3/3)页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国对抗。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尽快进行重建,争取在大战结束的时候使工业规模恢复到战前水准。
显然,这是比战胜美国还要重要的任务。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重建,就必须借助中国提供的帮助。
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建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也就无法在战争结束前恢复工业生产规模。
当时,顾祝同借助的就是这一点。
虽然顾祝同没有明说,但是意思表达得相当清楚。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肯承担军火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偿还义务,那么中国不但不会继续向德军提供军火,也会停止其他的任何援助。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选择。
在顾祝同发出威胁之后,德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十月二十六日,雷德尔代表德方知会顾祝同,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承担必要的军火贸易偿还义务,只是希望中方能够理解帝国的艰难处境,在具体条款上做出适当的让步,并且继续为帝国提供援助。
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也是顾祝同希望获得的结果。
说白了,顾祝同并不指望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偿还所有军火贸易欠款,冯承乾也早就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要知道,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
如果强行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军火贸易欠款,那么帝国经济就将崩溃,而中国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说白了,到最后,中国不但有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回来,还得出手收拾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产生的烂摊子。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国在战后发展经济、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没有好处可言。
顾祝同需要的,就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在总体原则上做出让步。
至于如何处理每一笔军火贸易的款项,则由实际情况决定,即如何在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其偿还欠款,并且以次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使其无法在战后挑战中国的霸权地位。
显然,这是一项庞大、而且艰难的工作。(未完待续)rq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