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冒名顶替-《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
            
            
            
                
    第(2/3)页
    农村里都住土坯房,堂姐夫也不觉得有啥,开开心心的开始收拾房子,置办东西。房子里的家具特别少,就一个炕柜。但说是炕很结实,家里老人走之前重新砌的。
    而且老人也是七十多岁走的,是喜丧,不会影响房子。
    白清霖他们这个二进大院子也是土坯房,之所以贵是因为房子多,占地大,而且有挂面。所谓挂面就是冲着街的那一面是红砖的,看着特别的干净大气。
    如今在村里买房子转让的都是地契,但是再过个几年,村里房就不让对外买卖了,只能村里自己购买。而且地契这个都要转换成正式房本,土地没有个人专属权,只有房产的产权。
    不过白清霖也无所谓,到时候这边一开发,巴掌大的地方都能换套楼。四环的楼房啊,后世都是四五万一平的,砸锅卖铁都买不起!
    土坯房好收拾,里面打扫干净了,花钱做个洋灰地面。炕推了重新垒,四面墙也都涂上新的白灰,再把顶子上的稻草都清理了,换了新的,铺上瓦片就成了。
    家具可以买二手的,废品回收站有不少的旧家具,挑着好的往回搬就成。这种老家具购买也不算难,而且废品回收站还会给写单据,证明这个家具是从这里买的,不是什么除四旧黑五类藏的家具。
    燕城这个地方以前有钱人就是多,废品回收站里面老实家具一堆一堆的,不光木头好,价格还相当便宜。
    白清霖就跟掉米缸里的耗子似的,看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去了好几个回收站,一堆堆家具往家里拉,愣是把几个屋子都填满了。
    这个院子他们要住四年呢,或许陆家以后还会有孩子过来住,得收拾干净些。
    至于二环内买的院子,家具早就置备齐全了。
    可能是知道白清霖喜欢老式的东西,里面家具也是四人倒台之后,白家老两口和宋爷爷去各个回收站精心挑回来的好东西,还都能配上套。
    不像是白清霖,一看是红木的,管它能不能配套都拉回去。就算坏了也没事。
    “大不了以后车珠子。”白清霖呲着个大牙,笑的满脸开花。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些老物品还都被人所忌讳,轻易不敢放在家里。但是再过几年彻底开放,就都知道是好东西了,那时候有专门识货的去各回收站和村里搜罗,转手就能卖高价。
    等开始报道,这边房子也都收拾好了。
    堂姐夫表示家里陆向阳的堂叔堂婶和堂姐加俩孩子,年后可能过来住上一段时间。回头堂叔堂婶回村,堂姐就留下来照顾孩子,也能照顾他。
    这倒是个喜事,陆向阳确实希望堂姐过来盯着,毕竟大学里都是女才子,指不定他堂姐夫就动摇了呢。这种事村里又不是没有,高考一开,好多嫁娶知青的人家都在吵架。知青们想去读大学,村里不让,就是怕他们跑了。
    白清霖心说这也挡不住啊,等知青开始回城,那些没有领结婚证的知青拼了命都要跑回来。
    当年有个连续剧就是讲的这个事儿,叫啥孔雀东南飞。城里一个家,村里一个家,小孩没爸爸。
    因为陆金柱一直没有领到通知书,白清霖跟陆向阳都觉得应该是寄丢了。这个年代通讯没有那么发达,信件寄丢也是常见的事。有的时候是邮包泡了水,一整包的信都看不清地址,也就成了废弃信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