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唐朝。 李世民静静地凝望着天幕上的评论,心中泛起波澜。 他想到了另一个活到49岁的皇帝,他虽然同样雄心壮志,可最终却家破人亡。 于是轻声自语道:“杨广啊,杨广,你的一生,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李世民自言自语的时候,他的眉宇间透露出复杂的情绪。 旁边的一位魏征听到他的话,忍不住插嘴道:“陛下,杨广的确是个失败的皇帝。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百姓的福祉。”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道:“是啊,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佚,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每月都役使二百万民工。 那些民工日夜不停地劳作,却有十分之四五悲惨地死去。 装运尸体的车辆,往来不绝,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景象啊!” 魏征也感叹道:“而且,他还不顾百姓的生活,硬要开凿大运河,让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对外更是频繁发动战争,三征高句丽,致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存。”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果仅仅是这些,可能隋朝还不会灭亡。 可是杨广奢侈无度,残暴无比,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 他带给人民的,只有无尽的灾难和反抗。” 魏征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杨广在江都醉生梦死,日夜沉浸在声色酒宴之中,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 最终,他在巡幸江都时,被宇文化及所弑,也算是他自食恶果了。” 两人默然片刻,李世民突然转身看向魏征。 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玄龄,我们必须吸取杨广的教训,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以人民的福祉为重。” 最后,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的,魏征说道:“大唐的繁荣稳定,离不开百姓的安居乐业。” 魏征肃然点头:“陛下所言极是。” “我们必须关心百姓的疾苦,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才能让大唐长治久安。” 李世民微微一笑,拍了拍魏征的肩膀。 “有你这样的忠臣在身边,我何愁大唐不兴?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两人相视而笑,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不过李世民还是为杨广的失败感到惋惜,又为百姓的苦难感到痛心。 他知道,作为一位皇帝,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以人民的福祉为重,才能避免重蹈杨广的覆辙。 现在大唐虽然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强大。 可是如果不顾百姓的生存,只怕大唐也会像隋朝一样重蹈覆辙。 不过李世民又庆幸大唐的天空上出现了天幕,如果不是如此,大唐的实力也不会那么快强大,甚至攻打下了隋朝都攻打不下来的高句丽。 现在的大唐只需要修养生息,就能够超越任何朝代。 甚至等待时机成熟之时,还可以开辟更多的领土。 宋朝。 赵匡胤静静地凝视着天幕上的评论,他的目光深邃而沉静,仿佛要将那字里行间的意味悉数吸纳进心底。 “陛下。” 赵普看着赵匡胤的神情,忍不住叫出了声音。 赵匡胤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轻轻叹了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思绪化作一缕轻烟,随风飘散。 直到这时,赵匡胤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随着年纪的增长,朕越来越能理解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心理。” 赵普闻言,不禁露出困惑的神色:“陛下,您是说您也想长生不老吗?” 随后赵普想起天幕上说的秦始皇,赶紧说道。 “陛下,天幕上可是说了,这天下可没有长生不老之药,你可不要犯傻呀!” 赵匡胤摇了摇头,淡淡一笑:“不,朕并非真的想长生不老。只是这世间有太多的不甘未完成,让朕觉得时光匆匆,生怕来不及。” 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就像我大宋,若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朕只怕死都难以瞑目。” 赵普听得心潮澎湃,他深知赵匡胤对燕云十六州的执念。 “陛下放心,赵光义将军定能不负所望,完成您的愿望。”赵普信誓旦旦地说道。 赵匡胤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是啊,朕将重任交给了他。但愿这一次能够成功,毕竟大丈夫生于人世间,岂能心里不通畅。”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期许和无奈,他不知道这次收复燕云16州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可是这次行动将是大宋最为艰难的一战。 成功了,大宋就不在惧怕辽国能够攻打到国内。 不成功,那么大宋将依然会和天幕上的大宋一样。 被后世子孙成为“大送”!(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