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饶是赵云擅长骑兵战术,听了诸葛瑾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由惊得一愣一愣的。 他打了那么多年仗,还真没想到过这样的战术。 他当然知道,曹操如今因为反复改变计划、进退失据,耽误了时间,所以修的营垒非常草率,都几乎没有永备防御工事,全是一些移动式的临时设施。 这在汉末乃至整个古代战争史上其实也很常见,比如演艺和正史上都有提到,“甘宁百骑劫曹营”的时候,就是先暗中偷袭拔开外围鹿角、骑兵冲杀入营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但最终因为“曹军车杖环绕曹操中军营垒,甘宁不得入”,没法直取曹操本人的帅帐。 当时扎营,如果有好几层营垒,都是最外围造得最扎实,中间就靠粮草车随便围一下,形成外严内松的局面。 如今曹操把普遍用于内营的临时工事摆在最外围,也是因为人力、时间不允许,只能这么潦草行事了。 或许,曹操还有另一层考虑,比如他也怕把自己的营垒修得太坚固,等太史慈等人的援军抵达后,太史慈就不敢硬冲死冲了。 以曹操的知兵程度,或者说军事常识,他肯定能推算出,太史慈等人最先赶来的援军,肯定是以骑兵为主。 而骑兵攻营是比较不利的,如果修成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骑兵就不会往夯土地基的拒马鹿角上冲了,那是送死。但是换成辎重车杖当工事,骑兵就会觉得有点机会,这也是一种诱敌的办法。 历史上,后来靠车阵破骑兵的战例不胜枚举。从诸葛亮八阵开始就喜欢用车阵破骑,宋、明也多靠车阵对付游牧。一直到戚继光打草原鞑靼的时候,还仔细经营了车阵,并且写进了《纪效新书》。 此时此刻,赵云听了诸葛瑾的推演后,也不由有些好奇,很想知道明明很克制骑兵的车阵战术,如何能被牛羊群破解?靠受惊的畜群在前面送死,真能冲开车阵、让骑兵进去大开杀戒么? 这一点只有实践才能证明了,诸葛瑾没法跟他讲道理,只能是打包票:“放心,有我在,我私下里试过,再说就算不能完全奏效,至少也能削弱敌军。 我做事很谨慎的,我也不会学所谓的田单火牛阵,我觉得那个可能有假,牛要是持续被火烧,会乱冲的,不会往一个方向冲,还有可能践踏到自己人。 但只是用巨响在背后驱赶惊吓牛羊群,肯定是做得到的。” 诸葛瑾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赵云考虑到诸葛瑾多年来的信用,也就完全不再怀疑,他就只管到时候实战执行了。 他却不知道,诸葛瑾的这番见识,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明朝的时候,蒙古/鞑靼人就不懂这种破车阵的办法,因此被戚继光等明军将领的车阵打得很难受。但后来的清军,却是专门钻研了破戚家军车阵的战术,具体措施就是强行驱赶牛羊群在前面送死,堆出一条血路来冲垮车阵。 这些战术,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有效性比较可靠,只要别胡乱吓牛,别搞什么放火烧牛就好。诸葛瑾熟读史书,能借鉴的当然要拿来借鉴了。 田单的火牛阵,应该是有传说演义的成分在内,或许历史上田单是用牛阵破了燕国的军队,但很可能不是在牛尾巴后面放火来惊吓牛,具体的技术手段多半是以讹传讹了。 …… 诸葛瑾的几封书信,很快分别送了出去。 信使还是由赵云、马超亲自护送、突出重围的,曹军根本就拦不住。 赵云和马超本人当然不会去送信,他们只是杀穿曹军包围圈的薄弱部位把人送走后,又返身杀回来,算是“两进两出”。 曹操听说之后,免不了又生了一波闷气,还失手砸瘪了几个青铜酒爵。 “赵云、马超居然都在馆陶营中,难怪诸葛瑾如此有恃无恐!他这是笃定了就算最后守不住营,赵云、马超也能护他突围,不至于被我军生擒。可恨!” 曹操内心如是暗忖,惋惜这次就算最终大胜了,估计也抓不住、杀不得诸葛瑾,实在是太遗憾了。 不过,曹操也没往别的事儿上多想,后续几日就继续围点打援,慢慢消耗诸葛瑾。 意识到强攻不可取、损失太大之后,曹军也改变了攻战的战术,开始部署更多攻营武器,比如开始组装投石机,把诸葛瑾的内营围墙、鹿角拒马、土台楼橹慢慢砸烂。 诸葛瑾一方当然也不会白白挨砸,论玩投石机,诸葛瑾比曹操还专业,何况这一世刘晔都早早投降刘备阵营了。 曹操来之前,诸葛瑾就在围攻馆陶县城,本来就有现成的攻城武器。当下就拿出质量更好、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投石机和曹军对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