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形势复杂-《傲唐》
第(1/3)页
因为颜真卿与杨晞是师徒关系,李泌又是得杨晞举荐才入朝任职的,并在短短几年内因为自己的出色才能而得李隆基的重用,最终位列政事堂,被选为顾命大臣。
因为这样的关系,颜真卿与李泌在处理朝事的意见上差不多都是一致的,而房琯因为一直与杨国忠有争执,很不满杨国忠的擅权,故而对杨晞也是抱着相似的态度,而张镐是因为房琯的举荐才获得一再晋职的,李麟与张镐关系又不错,因此这个三人自然地结成了同盟,这三个人与杨晞、颜真卿、李泌在许多事上常有不同的见解,有时候分歧还挺大,几乎针锋相对了。
----------------
郭子仪的遭遇让杨晞想到大唐历史上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传奇人物李世勣。
李世民驾崩前,对李治说:你对李世勣没有什么恩惠,很难驾驭这个人物,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再将他召回来,授给他很高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然后李世民就派李世勣出任叠州都督。李治即位后,马上就将李世勣召回京,委以要职。
自那以后,李世勣对李治表现的“忠心耿耿”,连立武则天为后这样的大事都没反对。
因为杨晞的出现,现在郭子仪的功绩虽然与李世勣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差不多的人物,无论是资历还是功绩上,放眼大唐朝堂没多少人可以相比。李隆基在死前除了郭子仪参知政事的权利,李玢即位为皇后,会不会再将其复职,这是杨晞非常想弄清楚的事。
李隆基病重期间,李玢经常陪侍在侧,许多时候是父子两人单独呆着,两人之间肯定有密议。无论是杨玉环还是杨晞安插在宫内的人,都不可能偷听父子两人全部的谈话,李隆基和李玢之间在朝事方面有怎么样的交流,杨晞自然不能完全知道,他猜测不出李玢在亲政后会怎么做。
“岳父大人,你说新皇亲政后,他会不会效仿高宗皇帝,再补你进政事堂呢?”因为心里有疑惑,所以在一次与郭子仪说事的时候,杨晞自然地把这个疑问问了出来。
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多天,郭子仪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下来,整天躲在府中,深居简出,来访的人也不接待,即使是曾经的部下,能直接找他的,只有杨晞这个女婿了,他有点看开了。今日听杨晞如此问,他又有点心绪起伏了,这一点是他没有想到过的,他没把自己放在李世勣那样的高度,没去想过李隆基会这样待他,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高宗皇帝李治的所作所为,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子亮,这个老夫也不知道,不过依我所想,基本没这个可能!”郭子仪苦笑着摇摇头,再问杨晞道:“子亮,你有没有想过,陛下在驾崩前为何会这么做?”
杨晞看着郭子仪,压低声音说道:“或许陛下是要让我成为顾命大臣之一,所以就把岳父大人你的官职摘了,不让你参知政事。要是我们岳婿两个都位列顾命大臣,陛下肯定担心大权旁落,新皇即位后权力被驾空,所以他才这样做的。要是继续让你位列政事堂,那小婿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很可能身负的官职也会被免,或者外放为官,去任哪个地方的节度使也不一定。”
杨晞从杨玉环那时得知了一些这方面的消息,李隆基是有过打算让他去外面任职,但在杨玉环及虢国夫人的一再相劝下,放弃了这一打算。两姐妹把他这个共同的小情人说的是大唐不可或缺的人物,说要是不给予他以重用,那就是大唐巨大的损失,再又加上杨国忠新丧,不应该让杨晞离开长安。最终在两个女人的一再说服下,李隆基改变了初衷,让他继续留京,并成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