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盛唐风月》
第(2/3)页
“我今岁方才明经及第,那边还收着应考前的一些心得,你随这僮儿过去,让他找了给你。”
裴宁用一个最合适的理由把崔俭玄支开之后,这才来到杜士仪跟前两三步远处,压低了声音低声说道:“先丧慈母,再失幼弟,十一郎的四伯父大约是打算凭借一己之力支撑门庭,竟是打探到了我家璀兄恐将转任,因而盯上了尚书左丞之位。他确是有能力之人,然则这两年多来朝中换人主政,高位之上更是变动不小,他又不属于二张和源翁之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不得不前去求人,今后稍有不慎便容易落人彀中为人驱使。十一郎是直性子的人,所以我才建议他门荫不如明经。”
“原来如此。”
杜士仪尽管消息并不算闭塞,可哪里及得上裴宁日日身在集贤殿,而且从兄和嫡亲兄长一为高官,一为郎官,近水楼台先得月,此等消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扭头看了看书斋的里间,听到崔俭玄正在和那僮儿叽里咕噜磨蹭些什么,想起崔氏昔日声势,他不禁生出了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当初那样煊赫的门庭,可历经前后两次丧事之后,却明显黯淡了下来纵使名门世家,倘若人才稍有青黄不接,那同样亦只有沉沦一途。从这一点来说,崔泰之看似急功近利,可何尝不是情势所逼不得不如此?
裴宁特别嘱咐这些话先不要对崔俭玄说,杜士仪自然不会多事。带了人从裴家辞出来,他一时意动,就把崔俭玄提溜去了自己开在平康坊的那家书坊。当崔俭玄置身于那从三间拓展到了六间的书坊之内,但见相借书籍抄录者络绎不绝,而那些分门别类的书籍琳琅满目,他惊叹之余却发现自己二人竟成了被人围观的对象,一时不禁大为不自在。而往日同样最不喜欢这种场合的杜士仪,今天却破天荒没有立时离开,当有人鼓起勇气上前求教的时候,他甚至还温和地指点了几句。这下可好,七嘴八舌上前拜见求教的人蜂拥而上,差点把崔俭玄挤到角落里头去了。
面对这种情形,当离开书坊回去的路上,崔俭玄仍旧心有余悸,少不得没好气地抱怨道:“我说杜十九,你都已经是天下第一尉了,用得着对他们这么客气?”
“你刚刚也看到了,这些人中老少都有,甚至有年近五旬的。那你可知道,这其中那有两个老者,便是年年应进士科,二三十年一无所获的?”
“啊?”崔俭玄先是一愣,随即想到这种情形仿佛听人当笑话似的谈到过,他不禁皱眉问道,“那又如何?”
“省试进士科门槛极高,能入场的,其实已经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大多数是没有门路或门路不够,在长安城中扬名也力有不逮的。崔十一,能够出身名门著姓,便是你我平身最大的机遇。投胎是个技术活,因为没有第二次选择。”
崔俭玄忍不住想笑,可这种从前几乎没人对他提过的话题,他细细品评,却不禁觉察出了几分别的意味。想到去拜访四伯父时,回京未久的崔泰之仿佛瞧着又消瘦了几分,他终于使劲拍了拍额头,爽朗地笑道:“杜十九,以后你有话直说,别拐弯抹角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就是趁着起点比别人高,好好拼一场吗?我都已经在家里憋了快三年,再憋一阵子就能出头,当然一定会竭尽全力”
“当然不止这个。除却真才实学,有时候还得另辟蹊径扬名,毕竟,名不见经传的考生和大名鼎鼎的考生,谁人能够名列前茅,这是不问自知的事……”
腊月末这最后一些天里,万年县廨事务已经全都料理于净的杜士仪,自然遵照裴宁的意思,按照他整理出来的那些应试之法,帮崔俭玄梳理了一遍接下来的计划,当然也给这家伙支了些阴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