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良才美质-《盛唐风月》
第(2/3)页
陈宝儿连忙上前,可接过那支笔的时候,他便只觉得比自己用过的农具还重,手竟是有些微微颤抖,而等到蘸了墨之后,素来驾驭木枝写字应付裕如的他,此时此刻写出来的字却犹如狗爬似的歪歪扭扭,竟把他羞惭得满面通红。就当他深深垂下了头的时候,却感觉到有人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头。
“不要气馁,毕竟从前你家供不起这些笔墨纸砚的开销,其实只要掌握用笔,用笔墨可比你用木枝方便多了。”
杜士仪微微一笑,继而就语重心长地说道:“从今天开始,先学握笔,然后再学临帖。至于临帖,你不妨先临虞世南虞公的《孔子庙堂碑》,我这书斋中就有拓本和我当年的摹本,你可以比较看看。你从前无人教导,练字未免不得其法,如今我就先告诉你,临帖只是其一,读帖悟帖,亦是不可或缺。行走坐卧之间观帖存想,而闲时用心揣摩,如此方才能够在临帖时得其神韵,而不是只学了个形似……”
尽管是第一次真正为人师长,但杜士仪曾经在草堂从卢鸿听讲数年,此后又常和名士大儒打交道,积累不可谓不丰富。见陈宝儿听得认认真真,仿佛恨不得把一字一句全都牢牢记下来,他就笑着说道:“不要一味死记硬背,如果听不懂的,尽管提出来。”
“是……明公,那我每rì该习练多久?”
“每rì先练一个时辰,不要太多。其次是诵读,论语你虽则已经能够烂熟于心,也听人讲过其中含义,但乡间粗通经史的人,未必能够jīng通要旨,到时候你就先随我重新温习一遍。至于诗经,我也会在晚间从头给你讲起。只不过,我既是一县之主,留给你的时间自然不会太多。”
陈宝儿虽则年少,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天xìng聪颖,懂事又早,也曾经央求过他们识字的那个傅翁教授讲读,又深得其喜爱,故而学到的远比别人多,可对方也从来没有指点得这般细腻。知道这样的机会珍贵而来之不易,感激涕零的他听到杜士仪还说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跪下说道:“我一定会用心读书习字,绝不会让明公失望”
“起来。”见良才美质沉于淤泥之中,杜士仪最初只是赏其直言一时惜才,可既然把人引到了身边,他就决定用些心思。
嵩山草堂如今已经成了贫寒读书人的圣地,而卢鸿jīng力有限,他那些师兄们恐怕也都有数不尽的事情要做,再说以陈宝儿这样微贱的出身,这样薄弱的基础,去那种人才济济的地方,不见得是好事。于是,等人起身之后,他就笑着说道,“rì后不要一口一个明公了,就叫我杜师,你也算我第一个弟子。
陈宝儿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随即喜形于sè,立时再次跪下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弟子拜见杜师”
杜士仪亲手搀扶了小家伙起来,正要再嘱咐勉励两句,外间却有从者通报道:“郎君,崔翁携长孙来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