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敬老的妙处-《盛唐风月》


    第(2/3)页

    “本不是顾兄之错,怎是我宽宏?”裴舒同之前在急怒和失望之下,对裴宁和杜士仪说出了要南归襄阳,甚至打算把产业田地一块处置了,半卖半送给顾氏,这几天和顾佑剖心置腹地谈过,也不禁感到自己是有些冲动了。可是,顾佑固然亲口说出让顾八娘大归,他也承诺不再续弦,将来顾八娘所出无论是男是女,还可以精心找一个乳媪,挑选好婢女照应,可长子裴景经历了这种事,即便孩子兴许不会记恨此事,可和异母弟妹又能如何相处?

    裴宁之前的那个提议,如今看来,不但是缓解那困局的唯一办法,也是为了孩子前途计的最好办法

    因此摇了摇头后,他便字斟句酌地问道:“裴御史此前关于犬子的提议,不知道还……”

    “前言自然还有效。”

    裴宁对于婚姻不抱多少期望,却被杜士仪左一个男弟子,右一个女弟子给勾起了心头那一丝柔软,再加上对于自己亲手救下的那个孩子,他难免会有几分更深的怜意,此刻便想也不想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见裴舒同一时大喜过望,他想了想却又提醒道:“虽则是父母之命不可违,但你却得先问过你家大郎,莫要一厢情愿却伤了孩子的心。”

    “那是自然。”裴舒同听到裴宁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是答应了,他不禁喜出望外,“裴御史不知道,大郎心心念念都惦记着你的救命之恩,若非大夫让他还要再好好调养几天,他原本今天打算和我一起来登门致谢的……”

    知道裴宁说到做到,多半真的会收下这个弟子,杜士仪不禁有些走神,一时想起了已经分别好些日子的王容。在蜀地连过了两个春节,而今这又一个除夕眼看又要在异地他乡过了,他自然很想有佳人在侧陪伴自己。因而,等到这一日裴舒同和顾佑告退离去之后,他便让赤毕去打探打探王容那边的进展,而自己则是又带着卢聪去见了苏州刺史袁盛。

    他本来只觉得这位江左袁氏出身的老刺史是个有些意思的妙人,可两三次拜会下来,他就进一步体会到了这种妙处。袁盛性喜音律,尤其擅长于羯鼓,一来二去混熟了,知道他善奏琵琶,拽着他讨论新曲不说,甚至在他托词这琵琶还是从学于裴宁之后,硬是把裴宁也拉上一块兴致勃勃地讨论。结果冷面的裴宁被这位老刺史吓得再不敢登门,只能换成他整日在刺史署听袁盛念叨宫商角徵羽,曲谱记了一箩筐。

    而打好了关系,在苏州境内建茶引司,在各处关津要道设置茶关等等,这一应事宜自然进展得很是顺利。而杜士仪带着卢聪从蜀中出来一路东行到了这里,估摸着这位卢氏郎君学得差不多了,这一日便于脆带着其来见袁盛,开门见山挑明了,把此人留下,判苏州茶引司事。

    袁盛本是存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待杜士仪和裴宁,打算把茶引司之事敷衍过去算完,可见杜士仪和裴宁颇有尊老之意,杜士仪甚至能够静得下心坐得住,陪他聊了好几天的乐理曲谱,他此刻面对其带过来的人,自然少不得端详了好一阵子。见卢聪态度恭谨,看上去亦是敦厚,他就笑着说道:“由处士征辟为苏州茶引司判官,这也是你的职权。只不过,这位卢郎君既然是雅州卢都督之子,我倒是可以加一把火。”

    袁盛说着就微微一笑:“苏州吴县正好有一县尉出缺,判茶引司事只是使职,等他于了一阵子过后,我奏请让他以吴县尉,判茶引司事,这才算是真正有了出身。等时机合适,再应一科制举,如此也就名正言顺了。”

    卢聪还是第一次来见袁盛,见其和蔼可亲,给自己的感觉竟然仿若父亲一般,他不禁心头大为感动,慌忙离座而起趋前再拜道:“多谢袁使君提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