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节魏征回洛阳-《窃唐》
            
            
            
                
    第(2/3)页
    那时则是中原王朝生灵涂炭的黑暗时刻。徐世绩和贾雄知道,颜如玉姐妹二人与南诏有扯不开的关系。也意识到,四分五裂的南诏不值一提,如果给他们以时间,使他们分裂小政权统一起来,将对中原大大不利。
    三个人意见一致,带领部分人马一直追下去,就离开了长安。后来,南诏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使一个诡计,战败他们三人,把他们掳去南诏国。
    他们三人在长安的时候,因为才华出众,一直被李渊倚重。南诏人知道这情况,对待他们也非常礼遇,并让他们参与到各个小政权的统一大业中。经过几个月的熟悉了解,三个人慢慢掌握了南诏国的情况,他们果然采用先进的中原制度,改造他们落后的生产关系。
    三个人经过反复商量,决定趁早离开南诏,回归中原。趁他们防备疏忽,三人骑快马奔出南诏国,没有向北赶回洛阳,而是一路向东逃跑。南诏人发现他们逃跑后,猜测他们一定回中原了,便派人一路向北追赶。双方不同路,南诏人越追自然越远,他们才逃过一劫。
    他们一路向东,抵达八闽附近,再折而向北,从江都经江淮绕到洛阳,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回到洛阳时,几个月已经过去了。
    李栋听完他们惊心动魄的曲折经历,被他们一心向着洛阳的忠心感动不已。这就是赤子情怀,无论身在何处,都向往着中原。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无数人的支持,大唐才能走出隋末乱世的创伤,才能慢慢恢复起来。
    李栋本想让他们先休息休息,三个人都不愿意休息,当即提出,若平南诏绝不能用武的策略。李栋便问他们为什么不能用武。
    还在长安的时候,他们就了解南诏国四分五裂,分散成几十个小政权,也就是几十个小部落。呆在南诏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充分了解到,南诏的小部落都隐蔽在深山老林里,最小的政权有时只有几千人。如果派兵攻打,打的不是一个政权,而是几十个小政权。灭了这个起来那个,灭了那个起来这个,此起彼伏,灭之不尽,杀之不穷,便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潭,很难真正平定,而打不赢恐怕有损天丶朝盛誉。
    李栋当然不听从他们的意见,执意要李世民带兵直接去战。只不过没给李世民派大量的兵马,只给他二万人,其中只有三千骑兵。到南诏以后,要他自己想办法再征兵。洛阳距离南诏太远,供应粮草的代价过高。
    李世民的老婆长孙氏以及父亲李渊还呆在洛阳,被李栋握在手里作人质,他也不敢要过高的条件,只得带二万人马南下南诏。凭这二万人马,他想造大唐的反,那得掂量掂量,二万对一百万,岂不是露水盼阳光自寻死路?
    父亲妻子都在人家的刀口下押着,不顾父母的性命是为不孝,这在十分注重礼节的时代,后果十分严重。历史上的李世民不惜一切代价,曾经造了兄长李建成的反。那是因为被逼无奈才杀了兄长,而且是为争夺统治权的大唐内乱。乱完以后,还是同一个大唐。
    现在经过隋末战乱,人心思定,人人都不愿意再起刀兵。兵卒的父母双亲况且仍呆在大唐统治之下,他们随着李世民一起造反,下场和李世民一样,都是灭九族的大罪。李世民没有造反的条件,李栋所以才把兵权大胆的交给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