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袍泽(七)-《赤唐》
第(2/3)页
“三旅旅帅李括听令!”
“末将在!”少年冲校尉大人一抱拳,恭候一旁。
“你领着人绕着城墙跑,别停下!”张副尉的命令简洁有力
“啊?”少年一时失声,他实在不明白为何在攻城兵力本就不足的情况下还要让自己去做这等无用功,莫不是张头儿不信任自己的能力?
“一直跑,直到你看到陶成他们从西边架好了夹道,开始了第一番冲击。”张守瑜紧紧盯着少年的眼睛,不紧不慢的说道。他要确定此人有没有统兵之能,如若自己说的如此直白他还不能领会,那么即便冒着得罪高书记的风险,也要到大帅面前力谏,实战中决不能让他独领一军。
“将军是想让我部在陶成大哥从西边发起冲击时,悄声从城墙南侧翻跃上去?”少年试探着问道,他从对方的眼神中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张守瑜紧绷的面颊上终于泛出一抹笑容,这个小子很有天赋,没有让他失望!
“嗯,就这么做。我们的兵源不足,没资本围城,只能以巧取胜。”(注1)
“得令!”李括行了一军礼,领命而去。
张守瑜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心中甚是欣慰。
...
既然是实战演练,自然不能太过拘泥双方身份。攻城用的云梯,兵戈一样不少。守城的羽箭、“滚油”一样不缺。只不过,这羽箭是去了头儿,涂了面粉的木杆;这滚油是参军大人派人去西市成桶收的红sè染料。哥舒翰大帅亲自定下了规矩,身中三支羽箭即身上出现三处白点即算阵亡。凡被“滚油”浇到的兵士,不论爬至何处都要立即跳下云梯。不过,细心的参军大人早就在城墙底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毡毯,即便从高达近二十尺的“城墙”上跌下来,也不会伤者筋骨。至于兵戈则用的是从南山采来的荆条,在上面涂上面粉便做成了大唐的制式武器--横刀。与羽箭的规则一致,身上有三处划痕者即宣告“阵亡”,不得再战。战后,不论战果如何,攻守双方主将都要将双方“阵亡”人数汇报给大帅他老人家,以作分析。
“呜、呜呜、呜...”
逡幽的号角已经响起,李括简单的将战术告知了张延基、周无罪、窦青、濮大锤等心腹,便与众人一道围着城墙小跑了起来。因为是攻城战,故而从号角响起的第一秒就注定了“惨烈”的结果。
吴海所在的一旅是这次攻城战的主攻点,故而所配备的“军械”也最多。吴海显然作战经验丰富,没有直接让兵士一股脑冲上去用人数压倒对方,而是将仅有的一百人分为三组。第一组负责火力掩护,第二组负责手持盾牌为袍泽护住身体要害。第三组才是真正的攻城力量,他们每三人拿着一架云梯,在袍泽的掩护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攻到城门下,而后才刚刚是惨烈博弈的开始。
不知为什么,李括觉得此刻的血液都要沸腾了。此前听到角鼓声只是觉得肃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明白为何高适会作出“角起动营惊浅寐,将军前阵已横戈。”这么壮美凄艳的诗句了,那逡默的连角只有流过血的老兵才能体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