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破锋(五)-《赤唐》
第(2/3)页
兵法中不是常说吗领兵打仗要做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只要能逼得赤岭一线的吐蕃人回援这场河湟会战大唐就打赢了一大半!
苏塔酋长摆了摆手笑道:“李将军又说笑了天军降至大非川乃是纳吉部的荣幸。苍狼的子孙自当作为引路人将唐军引向神圣的战场对于朋友我们会拿出珍藏的rǔ酪美酒对于敌人我们会毅然挥起手中的弯刀。与唐军一起作战是白狼族勇士的荣耀。”
苏塔酋长半眯着眼睛等待着李括的反应。他这话说的半真半假秉心而论他确是对唐朝的好感多于吐蕃。不过像他们这样的小部族是没有什么权利谈论友情的。夹在吐蕃和大唐两个大国之间这样的游牧部落大多会选择较强的一方依附。随风而飘随风而倒。虽为人不耻但也实属无奈。你大唐、吐蕃为了疆土、威严而战纳吉部也得守着眼前那片草场不是?
若不是伊索的死自己更有可能投向吐蕃一方毕竟吐蕃人经营九曲、大非川一代良久其统治者的地位并不是那么好撼动的。但伊索的死深深刺激了他早已麻木的心人生俯仰一世若连建功立业的**都没有岂不是活得太憋屈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刺杀案使族中隐隐分化为几派。几股势力为争夺未来族长之位暗中角力争的头破血流十足让人头疼。伊索虽然不为族人所接受但好歹还占着一个族长独子的身份那些燕雀倒不敢过于嚣张。他这一死可是苦恼了自己啊。自己需要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魄力才足以震慑这些豺狼而在眼前就摆着一个绝好的机遇。
盛则昌败则亡。
虽是如斯残酷但苏塔只觉自己停滞了几多年的脉搏复又跳起寂凉了十几载的血液重又沸腾!三万唐军jīng骑横渡青海直驰大非川竟然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阻击这足以说明吐蕃后方军力的空虚。那么在自己族人的引领下悄无声息的潜到九曲城下也就不是什么不可完成的任务了。
“我大唐视四海诸族为一家!”李括骄傲的扬起了头颅道:“苏塔酋长既然甘愿与唐军合作便算是我唐人自当受我大唐朝庇佑。事成后我将奏哥舒大帅求陛下册封您为延西可汗领河口九曲一代草场。”
苏塔闻言大喜忙道:“苏塔甘愿为大唐为天可汗效死力!”虽然他与高秀延在秘议中已就九曲、河口一代的土地有了一个明确的划分但若是能正式得到唐朝皇帝的册封他自会更加欣喜。
倒不是说他苏塔贪慕虚荣沽名钓誉。实在是这一个封号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寓意。
延西可汗延西...延西延西!
这说明唐朝皇帝没有满足于拿下石堡城甚至没有满足于控制九曲、大非川!
伟大的天可汗是要将大唐帝国的图延伸到极西之地他要建立堪以比肩曾祖父的不世功勋!
唐朝皇帝的生命已近迟暮自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万国来朝而任何敢于阻拦他计划的部落民族不管有多强大都会在大唐铁骑下惨呼求饶。即便强盛如吐蕃控弦之士逾二十万在大唐皇帝的天子之怒面前不也战栗颤抖陪了倾国之力吗?
说到底这是一个面子问题。
唐朝皇帝绝不准许在他的国度周边有任何桀骜不驯的族落绝不准许有任何部落挑衅他的天威。即便赔全国财力他也要打这一仗!
“嘶!”苏塔酋长吐出一口寒气。想通其中关节他自是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假使他囿于吐蕃威势将三万唐军的踪迹汇报给吐蕃守军得到的也不过是几千头牛羊的奖赏而因此将会得罪整个大唐朝廷!
三万唐军的生命在大唐皇帝的眼中或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它却是一个绝好的兴兵理由。大唐国富民强全民尚武。天子一令之下自是响应者无数。到时数十万唐军翻越赤岭来为他们的袍泽报仇那时自己不就成了吐蕃人推出的替罪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