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浮沉(一)-《赤唐》


    第(2/3)页

    贺兰容夏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我与朋友从安西龟兹而来,刚至长安不久。一路上见到不少从康居而来的商贩,从中探听了些消息。我那皇甫贤弟又偏是一个嘴上没把门的主,故才有了刚才的意气之争。见笑了,见笑了。”

    “听二位的口音倒不像是化外之民,乍一听来还以为是关陇之士。”杨暄端起案几上的一支玉杯递予那贺兰容夏。

    “多谢杨大人。”贺兰容夏接过玉杯一饮而尽道:“听那些栗特商人们讲,大食人有意染指西域,以布哈拉为中心,正渐渐向呼罗珊一代增兵注1)

    “哦?大食人竟对安西四镇打起了主意?”杨暄颇为惊讶,眼里写满了疑问。

    “我们也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贺兰容夏笑着摆了摆手。

    “这还能有假?穆罕穆德.本他们一直都在康居一代跑生意,不会看差了眼。”

    皇甫辰东却是倨傲的扬了扬头,好似一头求战的狮子。

    “辰东!”贺兰容夏瞪了好友一眼,严词打断。

    “穆罕穆德.本?这听起来倒不像栗特人的名姓。”杨暄玩味的盯着贺兰容夏,疑声相问。

    “他们栗特人没那么多讲究,常年在河中跑便改了大食人的名字,只为图个方便。不像我大唐子民,受圣人教化,尊礼仪重名姓”

    贺兰容夏背心已渗出了虚汗,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

    “哦,原来是这样。”杨暄点了点头,举起玉杯:“来,干!”

    “干!”

    “贺兰公子对商路如此熟稔,想必是经商之士了。”李括举起酒杯,冲贺兰容夏微微点头示意。经过刚才一番的观察,他已初步判断出了二人的身份。从安西之地,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又对西域之事如此熟稔,无外乎两种人。一者商贾,二者戍卒。从二人的衣着来看,后者的可能xìng几乎可以排除,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便是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客商了。

    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是亦商亦军,毕竟若没些许关系,仅仅沿途关隘收取的水银,就会叫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贩掉上一层皮。

    “李公子果然慧眼如炬!不错,我和皇甫老弟便是贩运货物的商贾。”贺兰容夏长出了一口气,拊掌称赞。

    “那是当然,你也不看看我们括儿哥是谁,要论这聪明劲,你看这长安城年轻一辈之中,有哪个能胜过他!”

    张延基听到此,得意的接过话头。在他看来,这些商贾即便家财再多,也只是一些有着小聪明关注眼前利益的燕雀,如何能和自家括儿哥这般聪慧的人物相比?

    “那是,那是。”贺兰容夏也顾不得这许多,连声应道。

    “贺兰公子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一次行商便需一年半载,出走在外风吹雨淋的若是不赚个盆满钵满,可真对不起自己那一双苦足。”

    杨暄瞥了一眼愤懑不已的皇甫辰东,冷不丁的插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