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曙光(一)-《赤唐》


    第(2/3)页

    送走了二娃和何润师,屋内便只剩下了关瑜元和李括。

    屋子内的氛围有些压抑,谁都不愿意先开这个口。

    李括当然知道关瑜元所来疏勒不是简简单单的办货行商,却不愿主动触及那根敏感的神经。

    隐士是天子爪牙,作为隐士组织的重要成员,关瑜元的出现自然跟圣意有关。

    新煮的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却并未定格。关瑜元左手托着茶杯,右手间或着刮着茶末。对话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开始。

    “括儿,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你......”

    即便已经下定决心,这话要真的说出来,也是如斯艰难。关瑜元叹了口气,少年才刚到疏勒还没有歇上几天,他实在不忍少年面对这么冰冷的现实

    “关大哥,你但说无妨。我,我受得住!”李括尽量让自己表现的轻松一些,不让关瑜元心中有过大的压力。

    “也罢!”关瑜元摆了摆手道:“其实这次来西域,主要是传达陛下的意思,有些事情,在圣旨中不好明说。”

    “西域一代情势复杂,瞬息万变。突骑施人反复无常,年年内耗不可所托。拔汗那王对我大唐虽算的上忠心,却势单力薄。石国最近动静不小,仗着大食人的支持,不敬我天朝之威......”

    不料简单的一件事到了关瑜元这里,都要变成长篇大论,李括微微一愣。

    “高仙芝那里奏请陛下兵伐石国以正国威。但陛下考虑到大唐刚经大战,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大动兵戈。所以陛下希望你能出使河中诸国,晓之以势,动之以利,将他们从大食人的阵营中拉出来!”

    “什么?”李括为之一惊,出使河中诸国?为什么选择他?这些胡国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且多归附在东侵的大食人帐中。陛下为何要在此时拉拢这些墙头草,莫非最近要有大动作?

    李括脑中飞快闪过一个个可能,逐条细细分析着。如果说大唐要在西边起战事的话,河西和陇右的兵力定然也会有所抽调......

    “你不要多想!”关瑜元将茶杯放到了小几上,朝少年摆了摆手:“陛下会赐你旌节、谕旨,相信那些蕃王在看到陛下的手书后,会加以思量的。”

    既然未经过门下省批复,所谓的谕旨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效力,不过是一张黄绢罢了。而旌节这种东西,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那些蕃王都是些势利眼,不给出点实打实的好处,指望他们易主谈何容易?

    好一句晓之以势,动之以利!高仙芝如今龟缩在安西四镇,完全没有对葱岭以西用兵的意思,势在哪里?借着一张‘废纸’出使河中,只给出一堆空头承诺,利又在哪里?

    “这件事要不要和高帅商量?”李括长叹了一声,虽说心中有百般不满,但那个人毕竟是皇帝陛下,是大唐的天子。除了欣然受领,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高仙芝身为安西都护府最高长官,少年当然不能背着他出使西域。即便手中有着陛下的谕旨,若是他想治自己一个逾权之罪,还是易如反掌。

    “高仙芝那里当然要说!”关瑜元见少年松开,也是长出了口气:“不过他现在在龟兹,一来一往怕是不方便。你需写份密奏,把其中事情给他说清楚,相信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他不会为难于你。”(注1)

    从伊吾城归来时,李括自然去都护府拜会过高仙芝。本想着因为高秀延的事情,高仙芝不会给自己好脸sè,却没想到大都护热情的接待了自己,并设下酒宴为自己和一干疏勒军将士洗尘。

    高仙芝的态度让少年有些茫然,自己不是跟他的侄子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吗,怎么到了他这里就跟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也不怪少年心疑,当时,因为李林甫的倒台,他的一众心腹亦被杨钊清洗,高秀延也不例外。只是不知走了谁的门路,高秀延虽然被革职查办,之后的事却是不了了之。现在看来,十有仈jiǔ是主审官给了高仙芝面子,不愿意将事情闹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