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李世民的担忧-《盛唐风华路》


    第(2/3)页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对李承乾说着,他也不指望李承乾能全明白,知道用合适的人,而不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是一种进步。

    “儿臣明白了,回去便举荐他们。”

    李承乾急忙说道,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说道:“今年中举的学子你代替朕接见勉励一下他们,抽空再去国子监和四房书院申饬一下,问问他们是怎么教书育人的,堂堂的国学,今年中举的居然没有环山书院的零头多,他们是不是以为国学便一定没人会收拾他们了?”

    说到这事李世民还愤愤不平,国子监和四方书院朝廷每年砸多少钱进去,黄山书院说不好听点就是个野孩子,每年伸手往朝廷要钱,批的几率低的要命。

    就这样子,今年科举录取百二十人,环山书院中举四十有六,而国子监只有五人,四方更丢人居然只有三个人。

    礼部差点没疯了,环山书院这种成就是在打他们的脸。在大唐官员看来,环山和蔡聪一样都是异类,可是这些异类居然在他们的审核下一个个脱颖而出,这让他们极为难堪,要知道有些地方来赶考的学子几百人是一个也考不上啊!

    “父皇这也怪不得国子监的学子,教化的手段不一,成果自然不一样。”李承乾急忙说道,别看国子监考上的人不多,可是今年当官的要比环山书院多了不知道多少人,他们有世袭的,有举荐的,根本就不用去考科举。

    “有什么不一样?难道环山的学子读的是天书?”李世民立刻就怒了,拍的桌子蓬蓬的叫着。这就好比自家学习最好的孩子去跟一个读了两年学的人相比,结果输的都没眼看了,能不气吗?

    “回父皇,虽然不是天书,却也相差不远。”李承乾吟吟一笑,环山的学子条件或许没有其他两个学院优越,可是人家学的方式好啊。

    “父皇,这国子监和四方教授诗书礼仪,经义大道,穷究古人的道义,这也不是错。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时代变了,如今不是秦,汉,晋,古人的治国之道如今已经不适用了。

    再看看环山的学子,他们除了经史典籍要学,还要工读百科,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到百姓之间去,了解民间疾苦,听取百姓的想法,为百姓做一下力所能及的事。父皇,如此一来高下立见,书呆子和做实事的怎么会一样?”

    李承乾恭敬的说着,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思考,环山的学子有了这些经历,将来到了地方处理政务那是得心应手。如此下去日久天长的,环山必然成为朝堂上的巨大怪兽,到那时尾大不掉啊!

    “知道了,下去吧!学子好好勉励一下,书院就不必申饬了,朕另有安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