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 王佐之才-《首辅曹洪》
第(2/3)页
却听荀彧笑道:“主公何需烦忧,非常时期就行非常之法便是,一味放粮难解燃眉之急,还会让jiān商有倒卖粮草的机会。”
曹cāo闻言顿时喜道:“文若有解决此事之法?”
荀彧答道:“主公只要下两条禁令,在颁布一个互易法便可解次燃眉之急
曹洪在一旁听得也来了兴趣,一来就献策?还是政策的策?且看看这书生对于后世称为经济学的范畴有多了解?
恢复生产重建,那不是经济学是什么?在这一点,曹洪的祖国可是做得非常好的,经济腾飞了几十年,曹洪生在时代之中,自然也有些了解,所以他想看看荀彧的能耐。
却听荀彧答道:“首先主公先下一个禁足令,让米贩子不能出现于东武阳县中,然后再下一个禁钱令,东武阳县不能用五铢钱做买卖,最后再下一个互易令,开辟以物易物的市场,让百姓在其中自行各取所需。”
此话一出,曹cāo和刘晔都露出了深思的神sè,唯独典韦事不关己,面无表情,曹洪略加思索,就明白了荀彧的用意,这当口是董卓铸造的垃圾五铢钱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是粮食短缺的时候,说白了是货币过多,食物短缺,简而言之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用价值就是通货膨胀,这种高中政治都会背的玩意曹洪自然之道,而粗略的解决办法就是有效供给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荀彧两条禁令就把这两个方面给涵盖了。
不让米贩子进入东武阳县,自然就不会有人倒卖米粮,也不会出现米粮流失的情况,那米粮就实实在在地进入了东武阳老百姓的口袋里,这就是增加有效供给。
至于不拿五铢钱交易其实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连用都不让用了,这不就是控制了供给量吗?
而最后一个以物易物的办法其实就调整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这三条建议正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方法,荀彧一口气说出来不带喘,就足以说明他王佐之才这个头衔不是虚的。
刘晔和曹cāo都是聪明人,很快就相同了其中关键,顿时大赞荀彧的妙策,曹cāo大笑道:“如此一来,五铢钱也不会被倒卖米粮的人带出县外,如今东郡虽然财货贫瘠,但是终有一rì会恢复元气,到时百姓手上都没了五铢钱,那上收赋税如何计算又要大费周章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