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九 本该死去的太守-《首辅曹洪》


    第(3/3)页

    “...........阁下是...”在没弄清楚对方是谁前,曹洪没打算给他东西吃。

    那人醒悟过来,随即说道:“啊哦!....本官..下乃是泰山郡太守应劭,应仲瑗,说来惭愧之极...在下抗贼不利,落到这般境况。”

    本来他想说本官,可是如此狼狈实在说不出来,所以转而说在下,曹洪听到此人名字顿时怀疑地道:“我怎么听说应劭已经兵败生死?”

    应劭闻言突然大哭道:“那并非在下!乃是家兄耳!是家兄冒在下之名赴死,让在下摆脱了贼军的追击!”

    曹洪闻言心中倒有几分相信,古人取字,有些就喜欢待伯,仲,季之类的字,伯一般是大哥,比如孙策是伯符,仲就是老二的意思,比如孙权是仲谋,司马懿是仲达,许褚是仲康,季就是老三的意思,比如刘璋就是季玉。

    这家伙一开口就是仲瑗,而且几乎是冲口而出,想必不会说谎,而且现在哭得情真意切,想必是真的,于是曹洪取下了装着食物的袋子,递给他说道:“应太守先吃东西吧!”

    “多谢!多谢!在下已经饿了两rì了,差点就想和这群流民一样吃人肉了!唔唔此乃人间美味也!!!”应劭一边说话一边狼吞虎咽着。

    ps:应劭,东汉学者,字仲瑗(按《刘宽碑yīn故吏名》作仲援、仲远者皆误)。汝南郡南顿县人。父名奉,桓帝时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至兴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此人对当时的礼仪复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陶谦和曹cāo之间大战的重要人物,不得不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