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菩萨慈悲心肠,不忍见苍生涂炭,便即刻驾起祥云,携了玉净瓶,往那凡人之所降下甘霖,普施法力,救度万民去了。” 他抬起头,迎着满场神佛探究的目光,神情肃穆。 “菩萨临行前曾有法旨。言道救死扶伤,乃是燃眉之急,片刻耽搁不得。” “至于这斩仙台上的公案,自有天规律法,有诸位大德长辈在此,定能断个分明,也就不需她再来多此一举了。” “故而命弟子前来,代为旁听。” 这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大义凛然。 救苦救难,慈悲为怀,这本就是观音菩萨在三界众生心中的形象。 这个理由,当真是无懈可击,谁也挑不出半点错处来。 谁敢说,为了审一个小小人仙,便要耽搁菩萨去拯救万千生灵? 那岂不是成了不明事理,没有慈悲心肠的恶人? 斩仙台上,一时间鸦雀无声。 众人皆是默然,不知该作何评说。 便是孙悟空,抓耳挠腮了半天,也寻不出话来反驳。 那高台之上的燃灯古佛,端坐于莲台,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眼角的肌肉,却在不易察觉地抽动着。 好一个救苦救难! 好一个不忍见苍生涂炭! 这三界之内,凡俗国度何止万千,每日里遭灾受难的生灵,又何止亿万? 怎地早不去救,晚不去救,偏生在老僧召集人手,要来这天庭立威定序的节骨眼上,你心血来潮,要去救苦救难了? 这哪里是去救人? 这分明是打他燃灯的脸! 她观世音,不来了。 她不认同此事,她不愿为他燃灯站这个台! 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好发作。 这顶慈悲的高帽子扣下来,便是他也只能受着。 就在这片古怪的沉寂之中,忽有一人缓步而出,双手合十,向着满场仙佛躬身一礼。 众人定睛看时,原来是那旃檀功德佛,唐三藏。 “阿弥陀佛。”他口宣佛号,神情悲悯,“善财童子所言,贫僧或可作一佐证。”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便又齐齐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唐三藏这才不疾不徐地言道:“诸位仙家有所不知。贫僧自西天取回真经之后,闲来无事,也常在四大部洲行走,宣讲我佛妙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