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四百四十八年,二月廿二,清明。 豫章地界,广信府。 天还未亮,但道门圣地毓秀山今日注定热闹非凡。 不知从哪来的这么些人,山下的樟香镇是一房难求,许多人把马车停在镇子石道上,人就住在马车里,还有些拮据的,裹着席子搭着帐篷就坐在地上。 尤其是青瓦巷,墙脚下座无虚席。 至于来的晚的,只能扎营到镇子外面去。 月色朗朗,照清每个人的面容,就没有一个是真正睡着的。 大概是寅时,天是乌青色,这些人便开始收拾精神,准备启程。 青瓦巷是神仙府,这里的主人气度自然是不一样,一大早便开门送吃食,让大家填饱肚子再走。 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渔农樵猎,都是千恩万谢接下了。 等填饱肚子,擦净了手,等到主人家应允,众人便井然有序的去摸青瓦巷各家门檐下挂着的门牌,这可是天大的好彩头。 至于巷子第一家的“云程发轫”门牌,倒是没人敢上手,都只是以目光灼灼看着。 “爹,再高些。” 一个看起来才八九岁的孩子,虎头虎脑的,被一个猎户抱起来,伸手去够门牌。 猎户应了应,把孩子踮起来。 “摸到了摸到了,爹放我下来吧。” 孩子摸到门牌,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猎户却是没有把孩子放下,抱在怀里就去了下一户。 “爹,你放我下来呀,咱走过去。” 猎户不听,只说一句,“抱着走快,多摸几家。” 猎户抱着孩子,在巷子人群中挤着走,脚步很稳健。 随后,自己又低低说一句, “爹多抱抱,万一真成仙了,那可抱不着了。” “爹,你说什么?” “没。” 猎户摇摇头,脚步更快了些。 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往毓秀山走了,这对猎户父子也摸完了十七个门牌,跟上大部队,离开了镇子。 毓秀山今日封山,南坡山道上起了大雾,从各地赶来的人们汇聚在山脚下,就在金沙溪北岸候着,连着看热闹的,怕是有数万人。 猎户父子起得早,走得快,此时挤在靠近山道的地方,忽然听见前方传来一片哗声。 “怎么了?” 猎户连问。 孩子耳朵灵光,听清楚了从前方传回来的杂音, “大家伙都在喊观主,真微道长,活神仙什么的。” 猎户哦了一声,他没听过,平日里都在打猎采药,没时间参禅访道,山里人,做的最多的也就是逢年过节去村口大树下的土地龛前拜拜。 “那是这个活神仙收徒弟吗?” 他问。 孩子又侧耳去听,却没听出什么门道来。 “人太多,就让孩子们登阶上来,早晨雾大,小心脚下,送的人不要跟着了,留在原地。” 这时候,一个清脆的女童声在众人耳边响起,这声音不大,却根本不受周围的嘈杂纷声影响,清晰的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 这是神仙手段! 做父母的自然是舍不得,但入道求仙是几辈子也撞不上的运气,距离上次三清仙山收徒,都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了。 那次,就收了樟香镇程神仙一个人,听樟香镇的人说,二十四年过去,程神仙一点没变。 神仙面容不改,但樟香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镇子还在制香,但镇民却不以此为生了,现在那都是富贵人家,管这个叫陶冶情操。当然,这也不妨碍樟香镇的香越卖越贵,乃至南昌府和金陵帝都都点名要这里产出的香。 镇民的主要进项是收租,这些年雨霖观的香火愈发鼎盛,真微老神仙活成了人瑞,道法精湛,画的护身符一符难求,前来进香参拜的人极多,不乏皇亲国戚,王侯将相。 雨霖观香火鼎盛更重要的原因自然在于其背后的三清仙山。 三清仙山少则数年,多则上百年,就会传出法旨到雨霖观,让其筹划寻灵童入山接受法考之事,过了法考,就能留在山里做神仙了。 最近一次就是二十四年前那次,那次进去了一百多号人,只留下程神仙一个人,但其余送还尘世的,都绘声绘色向外人诉说着仙山里面的风采。 什么驾云飞行,什么山一样大的巨蛇,什么五颜六色的云海,还有魂魄出窍这样的仙法。 三清山的收徒法考不曾断绝过,这样的仙家传说自然也不曾断绝,所以雨霖观香火愈发鼎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