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武青伯最后一个进去,跳入禁制中央的井口,但是因为毒烟太浓,程心瞻都没看清井口有多大。 他现在在青伯紫阙中,青伯又完全不设防,所以程心瞻直接施展出明治山养尸法门中的「通感秘术」,青伯的所见,即为己见,青伯所感,即为己感。 施展此秘法后,程心瞻顿时便能感知到毒烟的威力,其毒性类似于烂桃山未毁之前的桃泥瘴,在这里面,等闲二境也待不了多久。而这,还仅仅只是井口处的,下面真正火穴中的,毒性怕是还要更强些。 难怪了,现在青伯所带领的手下,都是三境的,虽然人有些少,但也是没办法。 下落的过程中,武青伯向程心瞻解释, “现在离渊——赤尸给这海底火穴取的名字,在火龙岛中还是绝密,知道此事的只有钦差院的少部分人。目前只有两个出入口,一个是黄硫岛那边,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在火龙岛上开辟的这个火井,有赤尸亲自布置的禁制,进出令牌也只在少数人手中。 “赤尸要我们在火龙岛上开凿九口火井,两口大井,七口小井,把火龙岛的地脉灵眼与离渊下的火脉勾连起来,再抽取地火煞气升腾至空中凝成火云,强化护岛大阵。 “现在打通的这口,只是七口小井中的第一口。并且,赤尸施加了禁制,既是防止人员随意出入,也是为了锁住地火煞气,以免为人所知,应该是要等到九口火井全部打通,才会撤去禁制,立马成阵。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以离渊为中心,还要逐步接入周边群岛,辐射离火海。到时候,天上的火云赤龙,海上的星罗诸岛,地下的离渊火穴,全部连成一片,成为一个阴火尸国。这就是赤尸的计划。” 程心瞻听着直皱眉,说道, “想法是好,第一步还好说,至于后续阵仗,世宗来做都耗费力气,以离火海的家底怎么可能办的起来。而且,非我贬低,但赤尸终究魔道出身,他想这么做,也没这么高的阵道造诣能让他的想法落到实处。” 武青伯闻言便笑了笑,说, “所以属下是不太信的,但有的是人信。” 程心瞻点了点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而已。 跳入井中有一会了,他便看到漆黑的井底开始有赤光闪耀,浓郁的火灵气汇聚成风往上涌来。刺鼻的毒烟也让人愈发感到燥热,口干舌燥,五内俱焚。 下落的过程中,火灵气越来越浓郁,人也感觉越来越热,离火穴也是越来越近。最后随着眼前骤亮,一切豁然开朗,逼仄的井洞陡然间变成了一方开阔的天地。 这是一片熔岩世界,一个位于地底的巨大空窍。地穴的下方是一汪火海,火海中有许多黑色的晶石像岛礁一样矗立,每当浪花激荡,拍打到晶石上,便会激起阵阵火焰与道道毒烟。 火海的海面距离地穴的穹顶还有不少距离,这也使得这方地穴看起来格外空旷。烈焰毒烟凝聚成赤黄色的烟霞,漂悬在穹顶上,浮光流锦,灿若朝霞。 而在烟霞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可见在火霞之上的穹顶石壁上,有星星点点的光亮,那是地下的金石矿物被灼烧后炼去铅华杂质,然后在火光的照耀下而闪闪发光。 “青伯,这个地方很适合作为你的道场啊。” 程心瞻说,因为此刻从他的元神视角来看,青伯的内景世界与外面的地穴火海,几乎融为一体了,难以鉴别边界。如果青伯的法相道域与此地相融,四境内便是立于不败之地,若是合道此地,入五境也不是没可能。 青伯闻言笑了笑, “恩主,我想每个进来的火尸和火妖,第一反应都是这么想的。” 于是程心瞻也笑了笑,说, “赤尸这招确实不错,再怎么许诺也比不上让他们进来看看,只要保证钦差院的人心思安定,火龙岛的根基就在。” “是。” 青伯点点头,他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也是十分惊诧。 “继续摸探边界,记录岛屿,绘制堪舆图。” 青伯向手下发号施令。 众多火尸火妖领命,四散开来。 “现已大致探明,这火穴成一个萝卜状,长条形,一头大,一头小,走向是西南至东北。大头在西南,也就是在黄硫岛下面,小头在东北,也就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火龙岛下方。 “因为火龙岛是个高山岛,而黄硫岛是个平原岛,本身相差就大。这个火穴穹顶也是西南高而东北低,所以一开始赤尸占岛建教的时候,根本就没发现地下还有火穴。 “黄硫岛那边挖矿挖出地穴后,赤尸下去看了之后,才发现火穴的边缘刚好覆盖到火龙岛。如果没有覆盖到火龙岛,我估计赤尸肯定会举教搬迁的。 “现在,我和石梦阳各带一卫人在地下摸索,绘制堪舆图。我从火龙岛往黄硫岛方向去,他则相反。等两方人马从两个方向把离渊过一遍后,再进行核对勘误。我的修为高,带的人多,同时还要兼顾凿井的工作。 “咸鬼雄是土尸,虽然是土中偏火,但是在久待的话不如我和石梦阳,所以是在岛上维持钦差院的日常工作,同时带人从上往下凿井,有时候他也会下来看看,赤尸本人也常下来。” 青伯把大致情况给程心瞻介绍了一下,然后又说, “这些火尸火妖,只能探探上面,火海之下,只能我去。赤尸要我以最快的速度厘清地下的火脉,并将火脉与火龙岛的地脉相接。” “那就下去看看吧,我也很好奇这火海之地又是怎样的风景。” “恩主,应该会让你感到意外的。” 说着,青伯飞身下落,一头扎进了火海中。 进入火海,如坠炼狱,程心瞻此时与武青伯通感,他能察觉到,即便是以武青伯的躯体,此刻也是感到了如针扎一般的灼烫。熔浆如水流动,赤红发光,明亮的叫人难以直视。 与此同时,程心瞻迅速察觉到了不对,他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