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满27岁的他,已经是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副导演兼艺术中心主任。 作为厂里的年轻干部,韩弎坪刚被派往京城进修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让韩弎坪切身的感受到了国家改革的决心。 虽然说,目前改革的刀子还没有落到电影制片厂的头上,甚至这两年国家关于电影的支持力度一直在逐年递增,但是韩弎坪对于电影制片厂的未来,没有那么乐观。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电影制片厂和其他夕阳红产业链一样,弊病太多了,迟早都是要改革的。 韩弎坪也支持改革,但同时他内心也十分明白,一个厂子上千人,涉及多少个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真要改革,必定困难重重。 “唉,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艺术中心主任,在厂里也就勉强算是一个中层干部,真要改革的话,也轮不到我来啊,操心这么多干嘛呢。” 历史上的韩弎坪是个比较激进的改革派,1984年从北电进修回来之后,在几乎全国的电影制片厂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大环境下,他有本事给够给峨影厂的导演拉来投资,甚至平均每年还能让峨影厂的挣来400万。 所以没干几年就被提拔为副处级的副厂长,1994年更进一步,给他调到京城接手了曾经排名第一电影制片厂北影厂。 千禧年之后,电影制片厂的模式被时代所淘汰,但是韩弎坪没有被淘汰,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后来的中影集团老大。 当然,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干什么样的事。 现在的韩弎坪手中权利有限,所以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抱负。 最多看不惯现在电影制片厂的一些弊病,知道国家未来改革的目光,一定会看向他们这个行业。 仅此而已! “乘客朋友们,前方到站江城站,有到江城站下车的乘客朋友可以准备下车了。” 思绪被车厢里广播的声音打断后,韩弎坪虽然不在江城下车,但是对于这座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有着不少传奇色彩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还是比较好奇的。 如果不是赶着回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其实很想下车去游玩一下。 列车在广播播放结束不久就完全停了下来。 之前这一路都坐在韩弎坪对面的一个中年乘客在这一站下车了,但是很快就有一个女乘客上车后填补了他对面的空位。 韩弎坪注意到对方的手里拿着一份杂志,他的眼睛好,只是惊鸿一瞥之间,就看清楚了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两个大字——《芳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