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韩弎坪请北电师生看的电影此时已经放映结束了,但是关于看完电影后的讨论却还在校园里持续。 总结和提炼一下,大概就是: 表演班的同学说:“浮生同志的演技太牛掰了!” 导演班的同学说:“这部电影拍的太牛逼了!” 摄影班的同学说:“这部戏的镜头太他妈高级了!” 美术班的同学说:“《斗牛》的服化道简直是天才!” 录音班的同学说:“四位哥哥说的都是我想说的。” 与此同时,韩弎坪再次被请到了招待室。 成英重新打量了一眼这个小同志,有些感慨的说道:“想不到小韩导演你的首部片子,就能有这么高的质量,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代新人换旧人。看来我们这些二代三代导演跟着老了,今后啊,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咯!” 韩弎坪客气了一番。 然后不等成英问,他这一次就主动的表明了来意。 “老师,您觉得如果我想把这部《斗牛》送去国际电影节,有机会获奖吗?” 成英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确认道:“你说要送去哪里?” “送去国外的一些国际电影节。” 成英大有深意的看了韩弎坪一眼,回答道:“能不能获奖我不清楚,但是我必须要说的是,小韩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大胆。” 韩弎坪道:“老师,您觉得,我国的电影水平和国外相比如何?” “你小子不用考我,我国前两年改开之后,电影才得到重视,和国外,尤其是许多西方国家的电影水平确实有着不小差距。”成英道。 “老师您说的没错,我们和国外的电影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改革开放了,我认为我们的电影人不应该继续故步自封,而是应该多出去看一看,多和国际电影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快的进步,才能不断缩小这种差距。” 韩弎坪其实还有一点没说,那是上次和陈浮生讨论的论点,‘他们’大胆预测,中国将来势必要和国际社会接轨,到那个时候,迫于一些国际规则,一些国外电影或许会被允许进来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中国电影整体水平拉胯,如何抵御这些‘外敌’呢? 电影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具有传播意识形态的媒介属性,如果将来任由外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横冲直撞,那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入侵? 不过韩弎坪觉得自己和陈浮生交流的这个论点有点太超前了,现在说出来只怕也没几个人会信,反而可能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危言耸听。 因此韩弎坪一般情况下,不会拿出来和人讨论。 不过他以上的那番话,倒也足够成英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