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呵呵,真别说。” “卫红穿着常服往那一站,还真有点知识分子的气质了!” “像是那么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员!” 台下。 黄勇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一边注视着台上的赵卫红,一边和坐在身旁的晏文渊,轻声交谈着。 且不论赵卫红的授课水平如何。 至少赵卫红丝毫没有怯场,甚至还牢牢地把控住了课堂上的节奏。 想想也是。 赵卫红是什么人? 和魏副首长坐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孤身一人堵住了jun区副SL,差点没逼着人家去剃头! 还当着全jun几百号初中高级指挥员的面,做过报告。 眼下不过是区区一教室的学员,外加几十个校领导而已。 对比赵卫红经历过的“大风大浪”,这场面当真是不值一提! “话别说的太早。” “光用气势,有什么用?” “课堂上可不是打仗的地方!” “还是要看能不能把课讲明白!” 此刻,晏文渊一扫平日里面对赵卫红时的和善模样,不苟言笑。 他那双仿佛能够洞悉世间万物的苍老眼眸,此刻更是折射出一股十分严肃,令人心惊的目光。 这就是晏文渊对于课堂的敬重,对于知识的敬重。 只要到了课堂上,晏文渊的眼里,就没了所谓的“亲疏远近。” 晏文渊此刻所在意的,只有赵卫红能不能为在场的所有人,呈上一场无可挑剔的理论课,甚至是示范课! 尽管让赵卫红担任教员的想法,是晏文渊提议的。 并且晏文渊的到来,多多少少也存了一些帮赵卫红“撑场子”的想法。 但如果赵卫红在讲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晏文渊一样会在事后,毫不留情的指出来! 这不光是为在场接受教育的各位学员负责,也是为了赵卫红负责! 甚至在心里,晏文渊已经做好了赵卫红“搞砸”第一节课的准备。 不是晏文渊不信任赵卫红的能力。 若是如此,晏文渊就不可能顶着魏副首长的压力,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请让赵卫红,来当这门课的教员。 赵卫红的理论功底,毋庸置疑! 但自身的本事强不强,跟能不能把课上好,学生教好,那是两码事。 这个道理,在科大待了半辈子的晏文渊,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恰巧此时。 晏文渊和站在讲台上的赵卫红,对上了视线。 一老一少的目光在空气中碰撞,摩擦,仿佛带动了温度的上升,令教室内的空气显得有些炽热。 晏文渊很想提醒赵卫红,不要紧张,更不要勉强自己,就算搞砸了也无所谓。 毕竟,赵卫红还年轻,还有着充足的进步时间! 但最终,晏文渊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而他的动作,仿佛赛场上掀起“巨浪”的发令枪,正式宣告了这节课的开始! “坐!” “笃笃笃” 伴随着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声音。 一行刚劲有力,铁画银钩的大字,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论信息化作战的基本概念】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我要向大家强调一点。” “咱们这门课,没有教材。” “课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概念,知识点,都会在上课的过程中慢慢提及。” “如果不想挂科的话,请各位学员在做好笔记的同时,不要溜号。” 此言一出,王浩等人立马如梦初醒般的翻开了笔记本,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沙沙”的翻书声,显得有些杂乱。 就像赵卫红所说的那样。 这门目前由他任教的专业课,并没有与之配套的教材。 信息化作战的概念提出,拢共也没几年。 而“建设信息化部队”的口号,更是在年初的改制中,才被正式的喊了出来。 所有流程,事项,目前都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 教材什么的,短期内是别想了。 事实上,全国所有军校,目前也只有科大在大学阶段,开设了这一门课程。 正常情况下,有关于信息化部队的内容,那是要等到考取了研究生,并且还得进入到少部分保密性极强,有着“定向培养”政策的单位,才有资格进行深入的了解。 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教材自然是存在的。 其中有许多今年才添加进去的新内容,甚至还照搬了赵卫红的论文。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刻坐在教室里的这群学员,有资格使用这份教材。 说白了,就是保密级别不够! 甚至王浩等人应该对自己有资格上这门课,感到庆幸。 因为此刻站在讲台上的那个男人,是炎国国内目前在信息化部队建设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很好。” “那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见在场的所有学员,都拿出了十分认真的态度。 赵卫红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下一秒,竟是直接合上了面前的教案! 对于赵卫红来说,这份教案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他在准备这份教案的过程中,捋清自己的思路。 赵卫红从来都没有想过根据教案,照搬选科的上课。 因为所有的知识理论,全都深深的印在赵卫红的脑子里! 信手便可拈来!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军事家对于信息化作战最为精准的论述。” 赵卫红立于台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说不出的写意与风采。 “在战争开始之前,便要根据敌我之间已有的信息,判断胜算的多寡,并要进行全方位的准备。”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诸多能够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装备,投入实战应用。” “这个庙算的时间,被不断延后,直至战斗正式打响前的最后一秒!” “而信息化作战的本质,就是立足于先进的科技,装备,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这一概念,料敌机先,用理性,可靠的分析,来代替过往战争过程中存在的直觉!” “王浩同志!” “到!” 见赵卫红叫到了自己的名字,王浩立刻起立,口中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显得有些紧张。 “如果你是一名指挥官,在你防守的阵地上发现了敌人的王牌部队。” “根据这一点,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闻言,王浩思索了片刻,这才试探性的回答道。 “敌人要拿下阵地的决心,非常坚决?” “没错。” “那如果是敌人的杂牌部队呢?” “可能.是敌人的佯攻?” “很好!” “没想到,王浩同志已经具备了一名指挥员的基本素质。” “哈哈哈哈。” 伴随着赵卫红的打趣,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 “请坐。” 笑着对王浩摆了摆手,赵卫红提笔,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信息交互”四个大字。 “这就是信息,在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 “判断敌人的决心,推测敌人的部署与意图,进而做出相应的布置,达到制敌于不败之地的效果。” “而刚刚我和王浩同学所举的例子,便是针对敌人兵力这一单一信息,做出的一次非常简单的信息交互。” “如果我们把阵地,放大到这场战争涉及的所有战线。” “再将信息的收集范围,从敌人兵力,扩大到敌人的全部动向。” “战争涉及到的信息密度,会呈几何倍数的上升,单一信息对于战争胜负走向的影响,也会呈正比,不断下降。” “但信息总体对于胜负的影响,将会不断提升,最终将会达到左右这场战争胜负的地步!” 说到这,赵卫红的声音顿了顿,有些意外的看向了这堂课第一个主动提问者。 这人并不是学员,而是一位过来旁听的军官,应该是其他学员大队的主官。 “请讲。” “赵教员同志。” “关于你提出的这一点,我有一点疑问。” “为什么随着战线的扩大,单一信息对战争胜负影响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而信息总体的影响,反倒会不断提升?” 此言一出,教室里,有不少人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显然,这个问题,也是他们想问的。 赵卫红提出的这一理论,实在是有些“反直觉”了。 闻言,赵卫红笑了笑,一脸随意的回答道。 “因为变化。” “或者说,是惯性。” “这就涉及到下一个知识点了。” “即,信息的时效性。” “战争,作为汇聚了人类诞生以来所有智慧的一种行为方式。” “本身就具备极大的不确定性。” “当你通过信息获取到敌人的下一步动向后,你无法确保敌人一定会按照信息内容,进行精确的行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