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与此同时。 科大校门口。 站岗的哨兵看着以谢国良为首的一众老者,很是紧张的咽了咽口水。 乖乖 今儿个这是啥日子啊? 谢校长.吕院长.苗院士. 要是再把林静疏的老师,乃至于晏文渊等人算上。 谁能想到“小小”的科大内,居然汇集了炎国军工科研理论界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不光是哨兵感到懵逼。 就连跟着谢国良到来的几位老者,同样也是一脸困惑的模样。 “老谢,你不是说要来接你学生回去吗?” “怎么带着我们跑到老晏的地盘上来了?” 话音未落,半年前曾因谢国良收徒一事,特意上门找谢国良打探情况的苗院士,也适时开口道。 “是啊,我也正纳闷呢。” “老谢,半年前你非要问我有没有时间。” “合着就是为了今天过来,陪你一起堵老晏的门?” “我说.你那个神神秘秘的关门弟子该不会老晏手下的人吧?” 说到这,苗院士忽然睁大了眼睛,猛地后退一步,对着谢国良有些不敢置信的继续说道。 “好哇!” “你个老小子,该不会是拉着我们来陪你抢人吧?” “先说好,要是事关你们陆院和科大的竞争,我这把老骨头可不掺和。” “就算咱俩关系好,也是一样!” 也不知道究竟是苗院士太敏锐,还是说他实在是太了解谢国良了。 三言两语的功夫,苗院士便把事情的“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被人戳中了心事,谢国良脸皮都不红一下,依旧泰然自若的表示道。 “什么叫抢人?” “真是.老苗啊老苗,你自己听听你刚才说的话!” “我像是那种会拉朋友下水的人吗?” 此言一出。 谢国良身旁的几位老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齐刷刷的点了点头。 “是!” 谢国良:“.” 还不等谢国良开口反驳,苗院士等人便扒拉着手指头数开了。 “远的就不说了,咱就说近的。” “上次你们和科大抢课题,找我帮忙的时候,你个老小子是怎么说的?” “什么‘这是国内只有陆院正在研究的内容’,如今碰上难点了,让我帮帮忙。” “可结果呢?” “人家科大分明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作为竞争对手,你不可能不知道!” “到最后,你们和科大基本上是前后脚同时搞出了成果,你还比老晏提前一天把成果交上去了,导致组织上把后续的研究任务什么的全都交给你了!” “气的老晏打电话,冲我嚷了半个小时,说我拉偏架!” “还有上一次.” “.” 几位老者你一言,我一语。 悉数着谢国良这些年来,为了与科大竞争,而拉着他们这群老友下水,甚至是“打黑工”的“无耻”行径! 由于炎国的教育以及科技实力,曾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缘故。 像谢国良,苗院士这种如今在各自领域,能够“独挑大梁”的领军型人才,年轻时都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 乃至于和赵卫红私交甚笃,并且同样是农民家庭出身的魏副首长,也不例外。 在他们年轻时,“出国留学”这四个字,远不像现在这般声名狼藉。 而是想要掌握知识,报效祖国的必经之路。 至于完全在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人才,并不是没有。 可不但数量少的可怜,并且各个都堪称炎国的“定海神针”,日常享受的安保级别比魏副首长还要高。 相应的,这类人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范围,就不是那么“自由”了,每天的安排基本上得提前半个月确定,并且行踪隐秘,极少会抛头露面。 哪怕是晏文渊,谢国良这种同样为炎国奉献一生的人物,想要见上这类人才一面都是难上加难,得提前预约报告不说,最终能不能见面,不光要看对方的个人意愿,还要由组织上评估是否合适,繁琐的不得了。 这也就导致苗院士等人,年轻时和谢国良与晏文渊的关系,都挺不错的。 毕竟能供他们留学的对象,就那么几个。 几人在年龄上虽有差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异国他乡互相鼓励,互相帮扶,争取早日学成一身本领,报效祖国。 这种在苦难生活之中凝结出来的友谊,自然是非比寻常。 纵使他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分别走向了不同的领域。 但在私底下,他们依旧是各自人生中的“至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