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就是攻坚了一个月,累了,想放假了。” 杨驰毫不犹豫拆穿了邓婷。 “我觉得很有可能!” 邓婷顾左右而言他,“师弟刚完成半导体革命,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接下来是战斗机发动机,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成功了,到时候推广到民用,不仅华夏到时候商用飞机全是国产的,更是畅销欧美,还有新能源汽车、高铁……” “我觉得我们距离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邓婷兴奋的说道,“到时候,凭借技术优势,让其他国家为知识和技术付费,我们躺着就能赚钱,那我们岂不是也能下午四点就下班?” “上三休四?” “一年二十天年假?” 邓婷说着说着嘴角下意识勾起,脸上已经露出了傻笑。 “快醒醒,这才刚起床,不建议你现在就开始做梦。” 杨驰毫不留情的打击到,“我倒反而没有那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恐怕也会走欧美的老路,到时候国民全部躺平,积弊日久,再被新的势力代替,过回到比现在更差的生活。” “那也不能因噎废食啊,难道我们因为以后可能面临的危机就不发展了?” 邓婷不服气。 “我倒是觉得师姐说得对!” 陈辉也开口说道,“勤劳善良是华夏人的传统美德,现在大家之所以躺平,无非就是因为即便努力了也没有应得的回报,如果能有足够的回报,难道大家还会选择躺平?” “没错!” 邓婷顿时来劲了,“比如华子,人家是真996啊,因为人家一年顶你两年!” “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先出了阶段性成果再说吧。” 杨驰哭笑不得,没想到连陈辉也跟着做起梦来了。 “我倒是听说,隔壁何院士的实验室最近有些进展。” 杨驰看向陈辉,虽然陈辉自己不在意,但他们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在帮助陈辉打听相关的信息。 虽然是饱和式研发,谁做出了成果都是为郭嘉做贡献,但他们自然是更希望做出最后突破的人是陈辉。 “嗯,他们已经跟我们共享过消息了。” 陈辉点头,何国伟院士的确是有真本事在的,拿到他的模型后,很快就做出了效果更好的修正,误差率已经来到了10%以下,只要再作出些突破,甚至都能进行真机实验了。 难得的是,何国伟院士竟然跟他共享了这一方向和成果。 但陈辉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何院士的方法虽然能在现有基础上提升预测准确度,但无法达到数学上的完美精度。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跟两人简单道别后,陈辉也去到自己的实验室,修正模型,采集参数…… 时间一天天流逝,转眼已来到九月初,距离IMO开始已经没有几天时间了,可模型却遇到了致命的问题,他已经在考虑要不要给赛事组委会发邮件,说明一下情况,这次颁奖典礼,他恐怕是去不了了。 “陈教授,燃烧室模型又炸了。”林正则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压抑的疲惫,“第17次实验,Ma6工况下,燃烧室尾部温度突破4500K,涂层直接汽化了。” 陈辉趴在控制台前,视网膜投影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方程——那是他用三个月时间推导的“多尺度湍流-燃烧耦合模型”,此刻正在超级计算机“九章三号”上疯狂迭代。 九章三号是华夏最新型的超算,是传统超算+量子计算机的组合,在某些特定计算上的效率,远超传统超算,也是华夏没有亮出的底牌之一。 陈辉的手指在桌上顿住。 屏幕上,前一版本的CFD模型正显示着“完美”的燃烧效率——92%,但实验数据却像一记耳光,实际效率仅78%,且每隔0.3秒就会出现一次压力骤降,产生严重的燃烧振荡,最严重时,火焰直接“回退”到进气道造成热壅塞。 “问题出在哪儿?”陈辉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机械。 他的瞳孔里映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报——那是模型与实验的误差曲线,像被揉皱的纸团,尤其在激波与燃烧区交界处,误差高达30%。 “我们查过燃料喷射角度、当量比、壁面涂层……”林正则的声音带着挫败,“所有参数都和模型输入一致,但燃烧室就是‘发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