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期间在他的指导下,刘振云写了一篇2000字的关于《二牛》的评论文章,魏明建议求稳,《文学评论》和《文艺报》这种高端局尽量别碰。 最后刘振云综合分析,挑了一个逼格不高,又有文学评论单元的杂志《山西文学》。 于是一个河北人写了一个山东故事,被一个河南人评论之后投给了山西的杂志。 刘振云没有选择高难度是正确的,因为第二天他就在《文艺报》上看到了孙犁老爷子对《二牛》的评论文章,而且这篇文章被他归入了自己的《读作品记》系列里。 复出之后,孙犁精力不济,就很少写了,都是写写散文,再就是写一写读书感受,也算是提携后辈了。 在他的《读作品记》系列文章里,可以看到对刘绍棠、刘心武、林斤澜、宗璞等文坛中坚力量的评价和肯定。 不过他们都是40岁朝上的作家了,而魏明才18岁! 看完文章,中午刘振云激动地跑到教职工食堂找魏明报喜。 然后就看到魏明正在对付一饭缸的红烧肉。 刘振云抹了抹嘴:“今天什么日子啊,你吃这么好?” 魏明:“我每天都这么吃啊。” 刘振云震惊:“你不会顿顿都有肉吧!?” 魏明点点头,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强壮,现在他在宿舍里也就稳压梅文化了,跟彪子和枫哥还差点。 刘振云道心破碎,然后递上那份从舍友那蹭来的报纸:“你看看,孙老写的太好了!” 魏明瞅了一眼,看到作者是孙犁,标题是《通过牛二看》,魏明立即在衣服上擦擦手接了过来。 孙老是从人物的典型性来分析这篇文章的,大力表扬了魏明的人物塑造能力,后面又写了一些自己在刻画人物时的心得感受,都是干货。 魏明看完之后对刘振云道:“你还得练啊。” 刘振云点点头,还要再说,就见有个女人在食堂门口张望。 他捅了捅魏明:“章德凝师姐来了,你们聊。” 刘振云一走,魏明就知道情况不对。 果不其然,章德凝上来就哀怨道:“听说你新作给了《当代》~唉,《当代》现在势头确实是好,人家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燕京文艺》就是日落西山。” 谁啊,嘴也太不严了,这就给秃噜出去了。 章德凝是第一个主动找上门的编辑,而且给稿费也大方,魏明很感激对方,不忍她失望,于是灵机一动:“没有啊,我新作给咱们《燕京文艺》留着呢。” “啊,那是我消息有误?”章德凝有些不好意思。 “我是把一篇还没动笔的许给《当代》了,”魏明先承认,然后马上道,“但我的另一篇新作可是给《燕京文艺》留着呢。” “啊,已经写完了吗?” “写完了,等会儿回宿舍给你拿。” “写的啥啊?短篇还是中篇?” 魏明:“诗。”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