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华国人什么都喜欢大,大飞机,大汽车,大……咳咳,不能说了。 所以景领导看着眼前的螺旋机大飞机其实也是很喜欢的,于是好奇问道: “三七同志,这飞机能当民航客机用?” 别看五六十年代国内穷,但国内是有民航班机的。 比如1950年,国内就开辟了天津一BJ一汉口一广州和天津一BJ一汉口一重庆两条航线。 当然航班不是每天有,一般都是提前预约,然后等凑够人数才能确定日期开始飞。 而能坐飞机的,团级以上级别才行。 不要觉得坐飞机是多么高大尚的事情,六十年代国内执行民航任务的飞机叫“BJ一号”。 这架飞机是由首都航空学院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也是国内第一架轻型旅客机,采用2台苏制АИ-14Р活塞发动机,下单翼,乘员2人,载客8人。 由北航1000余名师生在百日内手工完成。 勇气可嘉,但一般人是不敢坐的,至少领导人是不坐这飞机的,而是采用伊尔-14或苏制里-2型飞机做专机用。 林三七赶紧跑过去,放下新舟飞机后面舱门的扶梯,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来来来,几位领导,大家参观一下这架飞机,就知道先不先进了。” 新舟飞机先进个毛!但是在六十年代的国内,这就是最先进的客机了。 景领导带头,刘兴昌们跟上,一群军官们纷纷钻进了新舟飞机客舱内,随后就是一阵感慨: “哟,这飞机好大啊。” “是啊,我数数,这么多位置,好像有整整60个坐位来。” “我坐一下,嗯,这座椅很舒服啊。” 杨树峰跟猴子一样,眼光更专业,马上就第一个跑进了驾驶室,然后就是啧啧称奇: “先进,太先进了,三七同志,这是哪国的飞机?” 林三七心想,如果我告诉你这是西安飞机制作公司出产的?说出来也没人信,这年头西飞公司自己都不信。 “树峰同志,这飞机是哪国的你就不要问了,不过有一点你可以放心,这架飞机都是进行国产化改造的。你们看,好多按钮和仪表都是中文显示。” 景领导和进了驾驶室凑热闹: “三七同志,这飞机现在能飞吗?” 林三七点点头:“能飞能飞,油都是加瞒的,昨天就是飞过来的,领导,你们想不想试试?” 景领导早就兴趣大增了: “试试就试试,赶紧的,飞一圈,反正现在方圆一千平方公里内没人,你就往齐齐哈尔方向飞。” 刘兴昌突然问道: “三七同志,这飞机能不能一口气买到首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