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易中海在一旁长吁短叹。 刘海中背着手在院里踱步,看到陈锋,想上前搭话,又没敢。 陈锋面无表情地听了一会儿,转身就往后院走。 “陈主任!”易中海忍不住叫住他,脸上带着恳求,“您看…这事…能不能…” “易师傅,”陈锋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冷,“街道和派出所依法办事,你找我有什么用?我是能去派出所把人要出来,还是能替他把罪受了?” 易中海被噎得满脸通红。 “他自己选的路,自己受着。”陈锋说完,不再看任何人,回了后院。 关门,落栓。 外面的哭闹声被隔绝,变得模糊不清。 陈锋点上煤油灯,拿出从段里带回来的空白信纸和钢笔。 他需要给一个人写信。 铁路局机务处的副处长,他上次去局里送报告时,那位处长对他的锅炉改造方案很感兴趣,多问了几句,还留了个办公室的通信地址。 当时只觉得是领导关心,现在想来,或许是个机会。 他不能总指望孙振山。 安全科的路,孙振山能铺,但未必十拿九稳。他需要更多的筹码和更上面的视线。 信的内容不能急功近利,主要是汇报项目成功后的感想,请教几个技术规划问题,不着痕迹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思考深度。 灯花噼啪轻响,笔尖在信纸上沙沙滑动。 陈锋写得很慢,字斟句酌。 体制内的第一步,除了狠和稳,还得学会抬头看路,给自己多铺几条线。 窗外的哭闹声不知何时停了,死一样的寂静笼罩着四合院。 只有后院的窗户上,映着一个伏案疾书的剪影。 夜还很长。 第(3/3)页